王琛:地球人行道

2014-12-22

 
深圳晚报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2005.5 西藏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静

W020200331619351555049.jpg 
 

摄影家王琛(编者按:王琛是深圳的一名肢残人士),给自己的这一组人文影像,取名“地球人行道”。五个字怎么断句,他说随读者意愿来都对。可以是地球上的人行于各自生活轨迹的“地球、人行道”;也可以是溯源至古意哲学、宗教角度的“地球、人、行、道”或“地球人、行道”等。

这种探讨符合他30多年来对影像亲密接触形成的理解。王琛认为,影像是一种感觉,正如他这几年一直进行的航拍,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普通民航飞机之上的掠影,“飞机瞬间飞过去,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拍下来的这些都是瞬间存在的。”王琛的眼中,各种艺术形态、摄影风格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他说,欣赏得来实验摄影、概念摄影,但不一定会喜欢,因为这个世界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每天感知的一切,并不是像拍电影一样,是不能既定的。

他近年最满意的一幅人文摄影也来自这种偶然的瞬间。如你所见,一位普通的藏族老妇人的面庞特写。“这个老妈妈当时68岁,见到她时她正在放羊。等我拍完一回头,发现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妹。”王琛2005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无意中见到她们,一句话一个手势也没有就摁下快门拍下其中一位。语言不通,他事后才从同行的藏族司机得到了她们的年龄和关系,再无多余的信息。王琛在当时拍摄时就有种很奇怪的感觉,但那感觉摇晃在心中不可名状,直到后来越来越有感情,尤其是今年11月母亲过世时,再看这张照片,他确定这张信息量不多的照片里有很多中国母亲的共性,能唤起孩子对母亲的重新审视和爱的回忆。“去年,我的一位老朋友的母亲离开。后来看到这张照片,一下子就哭了出来。”王琛的这位朋友年过六十,是国内知名的硬汉企业家。

所有的瞬间捕捉,他认为摄影者和拍摄对象,就像一根火柴和一块火柴皮,触碰、摩擦、点燃、火花。当然,成为一根好的火柴,需要前期的各种积累。王琛相信摄影艺术没有量的堆积,不会有质的飞跃。在他的资料储存室里,迄今已整理的个人摄影底片超过50万张。资料夹上遍布国内外的众多地名,映照着他所认同的伟大摄影家必需的流浪的心。也正是这颗流浪的心,让他对飞遍世界俯瞰地球充满兴趣。从《地球的表情》到《地球的温度》、《地球的密码》、《地球的主人》、《地球的呼唤》,这几年他的风光摄影作品好评不断,呈现地球现状,工业建设、工业发展及污染的现实。

从王琛的作品和视角而言,摄影或许有高有低,有好有坏,有深有浅,但它是什么就是什么。你也许在见过他的地球系列之后来看这组人文片子,然后评价他镜头下的人,好像也是环境的一部分,衣服颜色、行为和背景无比融合,但王琛会告诉你,其实地球系列的年代更近。又或许,无论对人对景,如王琛在心中有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拍下的作品,便在复杂的世界面前也清晰明朗起来。

W020200331619351631389.jpg
2005.5 西藏

W020200331619351706550.jpg
2001.2 四川阿坝

W020200331619351763684.jpg
2002.2 云南元阳

W020200331619351823542.jpg
2007.7 四川凉山

 

(责任编辑 温凯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