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在中度智障学生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07-07-19

 

    童谣短小简洁明快,韵律感强、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童趣盎然。每个童谣都有其特定的简洁的意义,许多童谣在小学、幼儿园甚至中学广为流传,孩子们在学习中、游戏中、交往中吟诵、传唱。从中度智障学生记忆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          特征来看,他们的智龄明显低于他们的实际年龄。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更接近于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学生特征。我校在智障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中度智障学生的认知特征、记忆特征、兴趣爱好,专门进行了“童谣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运用童谣进行智障学生教育教学的方法。

    一、思想教育说歌谣

    思想道德建设是特教学校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教育内容。智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因为他们理解能力差,悟性差,有些道理很难和他们讲清楚。为此,引入了童谣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将一些教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成简洁、琅琅上口的小童谣,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受教育,在说唱童谣中学做人。

    (一)   国旗下唱响童谣

    升国旗是每个学校德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如何抓住升国旗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智障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如何使国旗下讲话,打动智障学生的心,使之从思想上受到教育,从行动上得以启发呢?我们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智障学生乐于接受而且能够理解的“童谣”的作用,在国旗下唱响童谣。例如:在进行校园礼仪主题教育系列的国旗下讲话时,老师引用童谣:

    《做个文明的好学生》

    小朋友们起得早,背着书包去学校。

    见到同学把手招,客客气气问声好。

    见到老师敬个礼,别忘问声老师早。

    不骂人来不打架,果皮纸屑不乱抛,

    从小做个好学生,文明礼貌要记牢。

    学生听着老师通俗的讲解,说着自己能诵唱的童谣,在诵唱的过程中揣摸着词句的意思,文明的行为伴着童谣的诵说,悄然形成 。他们早晨到校客客气气向同学问好,礼貌的向老师问好。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不骂人不打架。童谣的诵说强化着文明的意识和行为。

    在爱祖国主题教育国旗下讲话中教师选用了1、国旗国旗真美丽,五粒金星照大地;我愿变只小鸽子,飞上蓝天亲亲你。2、五颗星,照天空,天安门,在正中,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

    (二)校园活动伴童谣

    用童谣约束学生的常规行为。中度智力落后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比较散漫,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刻板的行为或语言,有些学生甚至还有秽语症,为了抑制他们的不良行为,于是我们编选了一些约束学生行为的常规教育小童谣。让学生课上课下或活动中唱诵。例如:上课前,学生唱诵: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小小嘴巴快闭上,眼睛要把老师望。上体育课前学生诵唱:体育课,到操场,快快排好队,站直挺胸膛。等等。例如:早晨值日时学生会吟诵着:“早晨早到校,到校把地扫,老师把我夸,学生见我笑。”在课间活动中,学生们传唱:“你踢毽,我玩包。打篮球,把绳跳。大家团结一起玩,快乐游戏不打闹。”教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灌输,不是教师一味地说“不要”,有位哲人阐述过:要想让一片荒地不长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而智障学生的智力低下。于是我们选用了智障学生能接受的童谣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让学生在说着爱国、爱校;尊老、爱幼;团结、友谊;做人、做事等不同内容的童谣时,去领悟它的意义,去践行它的内容。

    总之用童谣的方式,让学生在说中做,乐中学,学中悟。使学生说、行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  教学过程用童谣

    中度智障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是我们一直以来探讨的问题。两年以来,我们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原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了童谣教学法。利用简洁、明快的童谣,帮助学生识记教学内容。

    (一)用童谣帮助记忆知识内容。智障学生的特点:识记慢,遗忘快。空间想象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所学知识编成学生感兴趣的、节奏感强的童谣,让学生课上课下诵读强化,近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实用语文教学“蔬菜”这一主题时,教师编写了童谣:1、菠菜绿,蒜黄黄 ,青椒青青,豇豆长。韭菜来吃馅,冬瓜来做汤。各种蔬菜尝一尝,不缺营养身体壮。2、对唱童谣:
    A:我说炒茄子呀,
    B:喷呀喷喷香。
    A:我说烀茄泥呀,
    B:真呀真叫爽。
    A:西红柿拌白糖,
    B:吃在嘴里甜又凉。
    A:洋葱辣眼炒吃香。
    B:箩卜辣嘴有营养。
    A:蔬菜各有各的味,
    B:吃法也都不一样。
    合:我们都来尝一尝,
    合:不缺营养身体壮。

    教师把很难说清的蔬菜的特征、食法,浓缩成凝练的小童谣

    由于童谣合辙押韵,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记住,通过童谣的诵读,学生悄然掌握了蔬菜的特征、吃法等实用知识。同时教师通过童谣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容易得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实用语文结合时令教学“过年”时,教师用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来描述人们过大年的情形。

    (二)用童谣帮助记忆操作步骤。在劳动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操作方法很难掌握,操作步骤容易混乱。我们在程序化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程序童谣化。例如,在高年级的中度智障学生的劳动课上。教师在教学炒菜这一劳动技能时,教师将炒菜的过程变成童谣:点着火,坐上锅。倒上油,等油热。轻轻放进肉和葱,再把蔬菜放进锅,翻炒放上小作料。颜色微变再出锅。在学切菜时教师用童谣:把菜洗干净,放在案板上。拿起刀,不要慌,一刀一刀切匀称,妈妈夸你真叫棒。在教学刷牙的劳动技能时,教师编写了引导性的程序化的小童谣:小小牙刷手中握,挤点牙膏别太多。刷刷左来刷刷右,上下来刷我会做。我们从小讲卫生,同学我和起欢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说童谣,边进行操作,首、脑、嘴多种感官配合,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所学习的劳动技能。

    中国传统童谣流传了很长的时间,几乎历朝各代都有些童谣,就是它把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融为一体。有人说:有多少童年的故事就有多少童谣,活泼快乐的童谣装载着童年美好的记忆。我们说:让童谣讲述中度智障学生的故事,让童谣成为智障孩子通向成功彼岸的小船,让童谣成为智障孩子们向上攀登的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