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发,别被“叮”上了!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要点→

2025-07-24

天气热辣辣+台风来袭

蚊子也“加班加点”搞事情

除了老熟人登革热

最近广东顺德惊现“新晋反派”

基孔肯雅热

下面这份

“蚊子双煞通缉令”

帮你认清敌人

科学防御

  01

  锁定“双煞”

  登革热 VS 基孔肯雅热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蚊媒传染病。

  潜伏期(从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到症状开始的时间)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典型症状为:

  突发高热

  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

  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

  “三红”

  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

  四肢或躯干出现充血性红疹;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严重者可发展为重症登革热,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图源:百度健康医典)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蚊媒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典型症状为:

  突发高热

  体温可达39℃以上,一般持续1-7天,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恶心、呕吐;

  关节疼痛/关节炎

  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皮疹

  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5天,常见于面部、四肢伸展侧;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图源:腾讯医典)

  02

  传播途径

  共同的“刺客”

  伊蚊

  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俗称“花斑蚊”。

  “温床”

  小型积水容器!瓶瓶罐罐、废旧轮胎、花盆托盘、水桶、树洞、甚至空调滴水盘,都是它的“育婴房”!

  “行刺时间”

  白天叮咬人,最爱在清晨(日出后1小时)和黄昏(日落前1小时)集中出动

  “行刺方式”

  蚊子叮了病人再叮你,病毒就“到货”!但不会人传人!病人不接受你上门提货,也不亲自送货,必须由蚊虫快递送达。

  发病季节

  与伊蚊活动高峰一致,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需警惕,夏秋季风险最高。

  03

  防御指南

  拒“双煞”于门外!

  想不被盯上?牢记“躲、清、防、报、行”五字诀!

  

  避开蚊子“饭点”(清晨黄昏),少去树荫草丛、水池边等蚊子大本营。

  

  清除积水是关键!翻盆倒罐、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水生植物勤换水并清洗根须(每周至少1次),让蚊子“断子绝孙”!

  

  户外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喷驱蚊液,家里装好纱窗纱门,把刺客“拒之门外”!

  

  积极配合社区灭蚊行动,看到公共区域有积水,立刻@物业或社区!

  

  旅行防护莫大意。去流行区前,查询当地疫情,做好驱蚊防蚊准备。返程后14天内密切观察身体,有症状迅速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04

  万一中招了怎么办?

  目前无特效药!但别怕,多数症状轻,可自愈。

  核心对策:

  对症治疗+休息

  退烧止痛,多喝水。

  严防传播

  发病期严格防蚊隔离,避免蚊子叮咬!

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

别犹豫,立刻就医!

就医时务必主动告诉医生

  可能的蚊虫叮咬史

  近期活动范围(公园、郊外或疫区)

  近期旅行史

早诊断、早报告、早防蚊隔离

是保护自己、家人和社区的

头等大事!

行动起来,清除积水

防蚊灭蚊

让“双煞”无处藏身!

来源:健康罗湖 罗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