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并肩人生:残特奥赛场的深圳冠军夫妻
2025-07-10
最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
最好的婚姻,是旗鼓相当。
在2025年残特奥会的自行车赛场上,
一对冠军运动员夫妻,
让人们看到了这句话的具象化。
7月1日—8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自行车比赛在深圳举行,这也是深圳赛区的第一场赛事。
广东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赛道上疾风掠过,看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深圳运动员叶依婷勇夺两金一铜。
“我老婆都拿了两块金牌了,我也要加油!”魏国平在接受采访时“强行”投喂给观众的糖,甜度超标,正能量很满。
这样的高调不是空口号,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魏国平包揽双金。
沉甸甸的奖牌背后,是这对深圳运动员夫妇近二十年在自行车上的坚守与磨砺,是一路相扶相携的深情,更是一座城市以坚实的臂膀和无微不至的温度,托举梦想、成就非凡的动人篇章。他们站在领奖台上的高光时刻,是残特奥会赛场上体育精神最闪耀的注脚。
荣耀时刻
汗水浇灌的奖牌
记者:首先祝贺两位在本届残特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这次比赛的成绩如何?
叶依婷:谢谢!我参加了场地自行车7月1号500米预赛,2日的500米决赛,拿到一枚铜牌。3号上午和下午是女子团体和混合团体的预赛,我们都拿了第一。下午决赛,我们拿下了女子团体和混合团体两项冠军。总共三个项目,两个金牌,一个铜牌。
记者:魏老师,您的成绩是?
魏国平:我拿了两块金牌,分别是男子团体竞速赛冠军和男子C5级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
车轮结缘
从队友到家人
记者:两位当初是怎么接触并选择自行车这项运动的?
魏国平:我从小就喜欢动,以前踢足球。后来省残疾人自行车队去我们学校招人,我觉得骑自行车能到处看风景,很自在,就加入了。这一骑,快二十年了。
叶依婷:我是2007年,市里选拔运动员,我被教练选中了。看到别人骑车的样子很帅气,我也想那样,就留下来了。
记者:两位是在队里相识相恋的?
叶依婷:对,我07年进队时他不在,08年才一起训练。
魏国平:训练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很自然就在一起了。我俩性格都挺开朗,聊得来。
记者:还记得谁先“捅破窗户纸”的吗?
魏国平:算是我吧。有次喝了点酒,就鼓起勇气说了。
记者:在一起这么多年,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
叶依婷:我们16年底领的证,没办婚礼,也没买戒指,觉得训练戴着不方便。后来有次比赛结束,他散步时突然拉我进了一家珠宝店,直接给我买了枚戒指。这“突然袭击”让我很感动,他一直想送,是我总说不要。
挑战与超越
身体限制下的驰骋
记者:方便说说两位的身体情况吗?
叶依婷:我右手是小时候八岁左右,不小心碰到高压电造成的缺失。
魏国平:我是先天左脚内翻足,做过手术,但左脚肌肉萎缩了。
记者:这对训练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叶依婷:主要是控车和刹车。别人双手轻松完成的动作,我需要用身体其他部分去协调、去适应,要付出更多努力保持平衡。
魏国平:我左腿力量比右腿弱很多。骑车时两条腿发力不平衡,就像一边重一边轻,需要更强的核心力量和技巧来控制车身,保持高效骑行。
一路同行
生活与训练的相互支撑
记者:既是队友又是夫妻,平时怎么互相支持?
魏国平:支持是相互的。比如我比赛没比好,状态低落时,她会开导我,说可能是在走上坡路,坚持下去就会有突破。她总能给我信心。
记者:听说训练后互相按摩是你们的固定项目?
叶依婷:对,训练量很大,按摩放松很重要。哪里特别酸、特别累,就告诉对方,多按一会儿。这能帮助恢复,保证第二天的训练质量。
记者:孩子多大了?
魏国平:刚满三周岁。
记者:这次比赛训练这么久,怎么和孩子联系?
叶依婷:经常打视频电话,有空也尽量回去看看。这次比赛,孩子在家人帮助下,还给我们录了“爸爸妈妈加油”的视频,特别暖心。
主场力量
深圳的坚实后盾
记者:二位都是深圳运动员,这次在家门口比赛,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叶依婷:感受很深。场地设施保障非常到位,设备有什么问题,维护人员反应很快,马上就能处理好。
魏国平:志愿者和后勤服务让人印象深刻。他们每天很早就到位,对一些行动更困难的队友,上下车、进出场地,都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
叶依婷:无障碍设施做得很好。比如接送我们的大巴,有专门的无障碍踏板,方便坐轮椅的队友。场地里的坡道也重新设计过,坡度更缓更长,通行更安全。深圳整体的无障碍环境,像地铁的盲道、坡道、无障碍电梯,都很完善,感觉出行很顺畅。
未来之路
永不停歇的车轮
记者:对这次成绩满意吗?
魏国平:非常满意!在我这个年龄还能拿到残特奥会冠军,很不容易,超出了我的预期。
记者:接下来有什么目标或打算?
叶依婷:目标就是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比赛就是这样,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不能总想着过去,得为下一个目标努力了。
记者:这次很多深圳市民来现场加油,想对他们说什么?
叶依婷:真心感谢大家!谢谢你们来现场为我们呐喊助威,那份热情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也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
魏国平:是的,深圳的观众太热情了!每次上场和完赛,都能听到大家热烈的掌声和加油声,这是非常珍贵的动力。我想说,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带着这份期待,继续努力,争取带来更精彩的比赛!
记者:作为深圳运动员,正值深圳45周年之际,想要对这座城市送上怎样的祝福呢?
魏国平:首先感谢深圳开放包容的态度托举我们的赛场上的梦想,用创新进取的精神点燃我们的斗志,其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秉持着更高,更强,更快的体育精神在赛场上“跑”出深圳速度,用汗水为这座城市添彩;最后衷心祝愿深圳,永远保持那份“闯”的锐气、“创”的智慧、“干”的担当,在下一个45年,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永远年轻,永远热血!
车轮不息,前路有光
叶依婷和魏国平的车轮在赛道上飞驰,也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们的金牌,是日复一日汗水与坚持的证明,也是夫妻同心、相互扶持的温暖结晶。深圳,用细致周到的无障碍设施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支持,稳稳地托举着每一份拼搏的梦想,让赛场的风更劲,也让城市的光更暖。这份托举的力量,也正是残特奥会所倡导和展现的深层次价值:它不仅是一场竞技盛会,更是一次社会文明的集中检阅和升华。“追梦大湾区,出彩人生路”,让体育之光普照,让城市温度与人性光辉交相辉映。
来源:深圳市残联 深圳广电 (责任编辑 萧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