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豚”吹响冲锋号——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志愿者蓄势待发

2025-10-13

2025年10月13日 晶报  版次:A04  记者 余梓宏/文、图(除署名外)

10月12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闭幕式赛会志愿服务出征仪式现场。

10月12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闭幕式赛会志愿骨干培训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刘钢/图

在深圳赛区已举办的各项测试赛中,众多“小海豚”已提前上岗为赛事服务。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赛会志愿者代表杨钦波:“把专业素养融入每一个细节”作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志愿者,我们始终记得“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在接下来的闭幕式服务中,我们会把专业素养融入每一个细节:引导观众时,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协助保障时,展现高效务实的作风;面对突发情况时,秉持沉着冷静的心态。我们会用微笑传递深圳的热情,用行动诠释志愿者的担当,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力量。

  深圳大学赛会志愿者代表李依灵:“展现湾区青年最好的精神风貌”此前,我有幸作为深大学生代表参加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那一刻的激动与自豪,至今难忘,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志愿服务工作充满了更多期待与决心。我们将用最灿烂的微笑、最专业的服务、最饱满的热情,为每一位参与者保驾护航,诠释“同心同梦,幸福中国”的深刻内涵,向全国展现我们深圳青年、湾区青年最好的精神风貌!

  深圳大学赛会志愿者代表王静怡:“传递深圳独有的温暖与卓越”本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我们的参与,本身就是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我们热情专业的服务,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名片上最亮眼的一笔。我们肩负的远不止于赛事服务的职责,我们要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深大精神,展示特区学子的踏实和专业;我们要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传递深圳独有的温暖与卓越;我们更要以团结、开放的姿态,凝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朝气蓬勃、向新而行的共同风貌。

  10月12日,十五运会深圳赛区执委会组织开展的“深探全运”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深圳大学粤海校区,现场观摩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闭幕式赛会志愿服务出征仪式暨骨干培训开班式,近距离感受志愿者风采。

  当日上午,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国际会议厅内气氛热烈,250名来自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赛会志愿者骨干身着统一服装,精神抖擞地参与出征仪式和培训活动。

  十五运会闭幕式和残特奥会闭幕式将分别于11月21日和12月15日在深圳举办,深圳将分别派出10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作为赛事承办的重要力量,广东已组建起4.5万名赛会志愿者队伍,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小海豚”。这一昵称寓意志愿者如海洋精灵般亲切友善、团结奋进,能以热情周到的服务为赛事护航。自赛事筹备启动以来,深圳志愿者“小海豚”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成为各项赛事服务中一抹温暖而亮眼的色彩。从近1.2万名深圳赛会志愿者完成全面通用培训,到精准实施覆盖14所高校的“馆校对接”工作机制,再到依托“志愿深圳”信息化平台实现高效管理与服务保障,广大志愿者以实际行动生动践行“为你,更精彩”的赛事承诺。

  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闭幕式赛会志愿服务出征仪式的成功举办,深圳赛区志愿者团队已全面进入实战状态,他们将肩负使命、全力以赴,为赛事顺利举办贡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之城”托举 青春力量凸显

  深圳是我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发源地,甚至可以说,深圳的城市发展史也是一部志愿服务发展史。从1989年的19名电话接线员义工,到如今注册义工超过400万人,平均每5个人就有一名志愿者;从成立内地第一个义工法人组织即深圳市义工联,诞生国内第一部义工服务条例,到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城市的志愿精神在不断发酵与升级。在深圳,志愿服务已经融入城市的观念进化史。

  “学生报名非常积极,反响热烈!”深圳大学团委书记柯晓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大学是广东省高校中派出志愿者最多的院校,自从去年12月启动志愿者报名工作以来,全校近8000名同学报名,组织笔试面试60多场,筛选预录用志愿者4000多人;组织完成近200场次线下培训,培训参与人次超过35000人次,截至目前,深圳大学志愿者已累计参与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186场赛事的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深圳人,这座‘志愿者之城’的伟大精神,自幼便浸润着我的成长。”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大二学生王静怡表示。从初一开始,她就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至今已有八年的志愿服务经验。“对于我们而言,能在家门口参与这样一场国家级盛会,这不仅是莫大的荣誉,更是属于深大学子、湾区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深圳这座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志愿者之城’,为我们提供了践行志愿精神的广阔舞台。”王静怡说。

  “这次赛事培训和准备过程中,学生志愿者非常积极阳光地参与到各类赛事,同时我们也看到他们在清晨四五点起床集合出发、场馆中日晒雨淋的付出,是十分辛苦的。但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学生志愿者们对城市和湾区的认同和归属感也在不断增强。”柯晓说。

  “小海豚”提前上岗 实战显担当

  在残特奥会射箭项目中,志愿者单膝下蹲与轮椅运动员平视交流的画面,成为赛场最动人的风景;在一场测试赛上,有老年观众突感不适,志愿者立即联系医疗人员,全程陪伴安抚,直到老人得到及时救治……在前期举办的测试赛等赛事中,众多“小海豚”已提前上岗、初露锋芒,他们以实战积累经验,以热忱诠释担当,为正式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9月1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足球测试赛在深圳福田、宝安、龙岗、光明四大赛区同步举行并顺利完成。来自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超过600名“小海豚”志愿者参与服务演练,覆盖竞赛组织、观众服务、医疗保障、媒体协调等多个核心岗位。“小海豚”们以专业的服务、青春的热情和温暖的微笑,构筑起赛事的温暖防线,全力以赴完成全流程、全要素、全岗位联调测试任务,成为绿茵场外最动人的风景。

  来自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徐梓程在测试赛期间身兼两职,既要引导参赛人员、维持秩序,又在场馆外担任交通服务助理,指引运动员乘坐接驳车。“虽然忙碌,但每次看到大家顺利抵达赛场,就觉得很有意义。”他还回忆起一段暖心插曲:一名10岁男孩因输掉围棋比赛独自逗留,他耐心安慰并将孩子安全送到家长身边,家长的连声感谢让他深切体会到志愿服务的价值。

  打磨志愿服务能力 精准助力盛会

  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30天开启,此次出征仪式也意味着赛事志愿服务闭环的“最后一棒”正式传递。当天,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闭幕式赛会志愿者骨干培训正式开启,旨在帮助志愿者精进应急处置、赛事服务等专业技能,将前期积累的经验转化为闭幕式志愿服务的精准行动,全面进入赛事节奏。

  学习手语、练习无障碍设施应用……深圳大学学生、残特奥会闭幕式志愿者李依灵表示,通过系统培训,她已做好了准备,将用最灿烂的微笑、最专业的服务、最饱满的热情,为赛事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据悉,在志愿培训工作方面,深圳赛区执委会志愿者部立足学校地域分布与赛后人才转化需求,构建特色课程与标准化师资团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通用培训方面,通过开发深圳改革历程等特色课程,组建5个通用培训师资团队,完成深圳赛区14所高校23场通用培训任务,覆盖12.5万人次。

  助残培训作为专项重点,深圳市执委会志愿者部联合深圳市残联于9月完成6所高校9场线下培训,覆盖3400余人,组建涵盖残障知识、无障碍设施应用、手语教学等多元领域的师资团队,系统提升志愿者专业服务能力。

  礼仪培训采用分层实施策略,6月份即开始针对深圳大学的部分礼仪志愿者开展高强度模块化训练,重点强化体态控制与流程执行;8月份对来自深圳大学和深圳技术大学的全体礼仪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通过舞蹈形体、颁奖流程演练等实现区域性实操能力提升。此外,各个项目竞委会赛前均设置了志愿者专项培训。

  深圳赛区的志愿服务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从“深探全运”媒体采风活动中见证的出征仪式,到“小海豚”志愿者在测试赛中留下的暖心身影,再到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培训赋能,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深圳这座“志愿者之城”的责任与担当,更彰显着湾区青年的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 黄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