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职康中心开展“锦心织梦・宋锦非遗”手工培训小组活动
2025-07-29
7月23日至29日,光明街道残疾人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办“锦心织梦・宋锦非遗手工小组”活动,6名残疾人通过五天系统学习,亲手制作出发卡、发簪、耳饰等宋锦饰品,在经纬交织中感受非遗魅力,收获技能与自信。
宋锦作为中国传统三大名锦之一,以“织金错彩”的繁复工艺著称,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此次活动精选适合残疾人操作的简化工艺,通过预裁布料、专用基底等材料包降低难度,让残疾人在安全便捷的体验中触摸传统文化。
活动首日,社工通过纪录片和文物图片,生动讲解宋锦“通经断纬”技法及八达晕、天华纹等吉祥纹样的寓意。残疾人在材料认知环节中,认真学习剪刀、胶枪的安全使用方法,不少人当场拿起布料比划,眼中闪烁着创作期待。
图:社工向残疾人讲解如何区分真假宋锦
技能学习阶段,残疾人从基础的发卡包边学起,逐步挑战发簪弧形缠绕、耳饰立体造型等进阶技法。针对不同残疾人的能力特点,活动设置“技能互帮”环节:视力较好的残疾人协助定位图案,肢体协调的残疾人负责精细缝制,形成互补协作的良好氛围。
图:残疾人互相协作
创意组合环节中,社工展示宋锦作品设计案例,激发残疾人灵感。有人将宋锦碎布拼贴成花朵造型,有人用金线勾勒纹样边缘,每件作品都融入独特巧思。
结组当天的“锦心织梦”微型展览上,30余件宋锦饰品整齐陈列,残疾人向参观的其他中心成员演示包边技法,讲解作品构思。当听到“太漂亮了”“能教教我吗”的称赞时,不少人难掩自豪。活动结束后,残疾人带着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手中的饰品不仅是五天努力的见证,更成为自信的“勋章”。
图:残疾人作品展
此次活动不仅让残疾人掌握了基础手工技能,更帮助他们在互动中建立社交联结,提升自我认同。下一步,中心将根据残疾人需求,持续开展非遗体验活动,让更多残疾人在文化传承中实现自我价值。
光明街道残疾人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 供稿
(责任编辑 廖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