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咖啡果茶,有味的人生配方

2023-12-13

2023年12月13日  晶报  版次:A04-A05 文/罗婉

在深圳这座“咖啡之城”,有一群“无声”咖啡师,他们的相聚是一场温暖的相遇。因为对无声公益的关注与理解,两位来自宝岛台湾的爱心老板在深圳一见如故,他们一起在无声的世界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这条路其实很孤单,需要时间去证明”

老杨(左三)和自己的员工在惠州咖啡庄园团建1.jpg

老杨(左三)和自己的员工在惠州咖啡庄园团建.jpg

老杨(左三)和自己的员工在惠州咖啡庄园团建。

马修为听障人士进行培训.jpg

马修为听障人士进行培训

子越与鹏鹏(右)在幸福廊桥书市.jpg

子越与鹏鹏(右)在幸福廊桥书市

咖啡师为顾客画的漫画.jpg

咖啡师为顾客画的漫画

马修在幸福廊桥书市.jpg

马修在幸福廊桥书市

12月7日早上,我如约来到华强北地铁站B出口,寻找咖啡师马修发来的定位——益+小站慈善商店。手机地图显示已在附近,却不见约定地点。我沿着街道来回巡视了两趟,给马修打去电话。“在地下商城,要下电梯。”那头信号有些微弱,“你在原地别动,我上来接你。”不一会儿,我便听到身后有人叫我,是马修。

认识马修,是在今年的深圳读书月期间。在深业上城幸福廊桥书市清一色的出版社、文创摊位中,一条“走进无声的世界”的标语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值的摊主是一名年轻小伙儿,只要看到有人在看他,他都会以灿烂笑容回应。了解中,我认识了“不言咖啡×优伊加仑”这个品牌组合,前者做咖啡,后者做果汁,聘用的员工多为听障人士。作为“咖啡之城”,深圳汇集了各式各样的咖啡,晶报元故事也报道了不少咖啡店的故事。但无声咖啡师的故事似乎还是空白,我想了解他们。就这样,我联系上了不言咖啡的主理人、来自台湾的咖啡师马修。

下了电梯,马修领着我穿过地铁商城。不一会儿就到了“益+小站”,左边的岛台是咖啡果茶饮料区,右边是售卖慈善公益商品的区域。很明显,这是一家以公益为特质的小店。出发前,我在网上搜索这家店铺,照片所显示的并不像传统的咖啡店,这一度也让我感到疑惑。不过马修把地点约在这里,自然有其道理。

“这是杨总。”一进店铺,马修给我推荐了另一位合伙人,优伊加仑的创始人老杨。一样的台湾腔,“他是我隔壁村的。”马修来大陆的时间比老杨久一些,他俩都已经在深圳安家多年。

马修和老杨,两个台湾老乡在深圳一起创业、做公益,倒也不稀奇。一来一回的默契互动中,我以为他们俩应是多年的老友。没想到他们告诉我,是巧遇,就在今年初。

“准确来说,是‘考核’。”马修思索了一会儿补充道。

“哦?”我意识到,故事开始了。

考核

故事要先从马修说起。

两年前,在南山科技园的一家咖啡厅中,马修如常对服务员说出自己的点单需求。却见对方并无回应,只是拿起手机打字,屏幕显示“我听不见声音”。

那是马修第一次接触到听障咖啡师。通过指点的方式,马修顺利点好了一杯咖啡。整个过程中,除了不说话,其它环节都很流畅。同为咖啡师,马修也对这位听障咖啡师学咖啡、做咖啡的过程产生了好奇,他们用手机翻译软件聊了起来。

不久后,马修便听闻了这位听障咖啡师离职的消息。因为是与健全人一起工作,店铺并未给听障咖啡师设置一些提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许多顾客并不能理解这种无声服务。常常还没来得及做解释,急躁的客人就甩脸而去,三番五次的投诉随之而来。马修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关系为这位听障咖啡师介绍工作,遇到的却是同样的阻碍与顾忌。

当时马修已经有自己成熟的工作室,常在各大高校中开办咖啡选修课,传播咖啡文化。他觉得,这个人群其实还需要更多人的帮助。“我想开一家无声咖啡馆,为这些无声咖啡师寻求更多的创业及就业机会,让他们自信地融入社会。”第一步,则是培训。

今年2月19日,马修第一堂面向听障人群开放的免费咖啡培训课程在他的工作室正式开启。没想到第一堂课竟遇上大雨瓢泼。但让他惊讶的是,虽然是公益课,15位听障学员全员准时到场,无一缺席。

课程中最困难的部分仍是交流沟通的问题。马修讲解一句,再由手语翻译老师翻译一次。其间的信息理解是否准确未知,教授的进度也十分缓慢。平日两个小时能讲完的内容,硬是花了三个多小时。但这丝毫不影响学员们的兴趣与积极性,这让马修感到欣慰。

“有一位咖啡师在开免费的咖啡培训!”这样的信息很快在听障人群的圈子里传开了,与之相随的是质疑的声音。

“老杨老杨,西丽有一个咖啡师在开公益培训课,快去帮我们鉴定一下是不是骗子。”消息很快传到了老杨的耳朵里。

早在2019年,老杨就已经为听障人群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本无缺”的餐饮品牌公司。在培训听障员工与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的经验上,他是前辈。当他发现自己的店长和店员竟默默跑到了马修的培训班上过一堂课,他决定亲自去会会这位同行。

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年前,当老杨以公益为帜创办公司时,也遭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说他在敛财,有人说他在集资。当他发布免费授课时,还有人发通知,提醒大家说这是一种新型诈骗。

“这条路其实很孤单,需要时间去证明。”只不过,换作别人时,老杨同样也是带着审视的眼光,“我倒想看看,怎么会有人这么笨去做这种事。”

第二堂课,老杨准时出现在了马修的课堂上。不只是老杨在打量马修,知道了老杨的身份后,马修也在心中默默地画着问号。

一番交谈后,老杨和马修倾盖如故。两人惊奇地发现他们都是台湾人,彼此来自屏东相邻的村;而他们在深圳的住址更是相近,阳台对着阳台。

一种奇妙的缘分,把他们牵到了一起。

此后,他们常常约在家楼下的咖啡馆畅怀聊天,聊对无声公益的理念,聊未来的规划。“这个过程就像对彼此之间的考核。我们发现我们要做的事是一样的,就慢慢地走在了一起。”

无缺

“所以,‘不言咖啡’这个店名,是专门为契合这个人群所取名的吗?”在前期的采访准备中,我了解到马修在西丽创立的那家不言咖啡似乎比他做公益培训更早。

没想到,这也是巧合。

“我一直觉得‘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句话蛮美的。它形容古代的女子既已见到中意人,还有什么不欢欣的呢?内心的开心却用不喜来形容最高的喜欢境界,那我们对于咖啡的美味与咖啡的风味却不用言明,亦能表达出咖啡最好的口感。所以我们的咖啡品牌和咖啡馆叫‘不言’,对应的标语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间有味是清欢’。”

从2017年创立不言咖啡,到2022年底决定做无声咖啡这个项目,“不言”竟然巧合地对应起来了。马修觉得,冥冥之中,这更像一种社会使命。

和马修不同,老杨的本职工作是品牌策划,与餐饮并无关联。不过,他与听障人群相识的经历倒与马修十分相似。

几年前,老杨在深圳的一家湖南米粉店就餐时,发现店里聘用的服务员都是听障人士,这让他十分触动。“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他开始关注并走近这样一个人群,并与其中的不少人成为了好友。在逐渐了解了他们就业与生活的困难后,老杨也思索着,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2019年,他与太太商量,要不就先开家小店吧。

在餐饮领域,老杨毫无经验,可按配方操作的果汁果茶是比较好着手的品类。选址、培训,店铺很快就张罗起来,店名“优伊加仑”沿用了台湾话的“有一家人”。老杨也为自己的公司起了一个名字“本无缺”。“我想对这些孩子说,你们其实不缺什么东西,只是换了一种沟通方式与社会交流而已。”

对待员工时,老杨总是该说则说,该骂则骂,一视同仁。为了更好地与他们沟通,老杨还专门去学习了手语,现在基本已经交流无碍。“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背后骂我,哈哈哈。”

“那是我们店里目前最小的孩子,现在22岁,你等会儿可以采访她。”顺着老杨的眼光,我留意到了正在认真做果茶的一个女孩子。

“她叫子越,江西人。最早要来我们这儿工作时,她爸妈给我打了不少于三次电话,十分担心她。最后说他们家有亲戚在深圳,要来店里看看。结果当天来了两辆7座商务车,来了十几号人,她的姑姑阿姨全都来了。确定了真有这家店,才让她来这边上班。”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也让老杨意识到,其实很多残障人士并没有把自己特殊化,反而是他们的家人早早地就把他们的标签贴好了,理所当然觉得他们出去就是弱势群体,怕他们受人欺负,所以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

“我还带过一群听障人士去唱K。”看着我吃惊的眼神,老杨悠悠地说,“他们只是听不到,但声带是好的。我带他们去唱K只是希望让他们去怒吼,把心里的情绪都发泄出来。”当时,KTV的老板听闻有一群听障人包了一个大包厢在鬼吼鬼叫,匆匆赶来。听说了他们的故事后,都给免单了。老杨希望通过这些改变他们的心态,让他们走出来,面对社会。

“表面上,我和马修老师教他们生存的技能,但其实我们更多的是针对他们的内心在做调理,希望他们改掉一种‘等靠要’的想法。他们是完整的人,是完全可以走出去的。”

几年来,老杨的员工从4名到8名,最多的时候扩张到4家店、30多名员工。由于疫情的影响,目前只剩下福田最初的那家店面。“其实我并没有想要把它变成多大的企业。”老杨说,他的初心很简单,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见一个帮一个。

秘密

在马修的朋友圈中,我看到了12月初他与老杨领着员工到惠州咖啡庄园团建的照片。他们一起种豆子、摘豆子,学习了从泥土到一杯咖啡的奇妙过程。照片中,已是花甲之年的马修和45岁的老杨混在孩子堆中,学着他们摆着装酷的姿势,也多了分稚气。

“别看他们平时安安静静的,私底下这些孩子都很潮,很有个性,有个女生平时是骑重机车的,还有一个女生是羽毛球省队的。”马修和老杨总是习惯称他们为“孩子”。在他们眼里,这些孩子有着更为专注与执着的品质,“他们很好学、很上进,也更专注、更认真。他们很珍惜这份工作,总是想尽力地把它做到最好。他们对工作的细致真的执着到你无法想象。”

“说说店长鹏鹏倒果糖的事吧。”马修指了指值班的另一位男生。那对笑眯眯的眼睛看起来眼熟,我想起他正是幸福廊桥书市摊位上的那位摊主,原来他是店长。

“那天他在倒果糖,正常来说我们直接就倒下去了,鹏鹏不是,他拿了一个滤网在上面过滤。我说你为什么要过滤?他说因为果糖是黏稠状的,这样倒下去有气泡,气泡会影响它出来的量,所以必须得这样做。”在马修与老杨看来,这样的细节可能多此一举,但在鹏鹏看来,这是他认定的标准,他一定要这么做。 “2019年开始跟着我的时候,他才22岁。”老杨回忆,鹏鹏是上海人,当时听朋友提起老杨的创业项目,他便决定要来深圳工作。那时,鹏鹏的父母都一致反对。几年下来,鹏鹏从员工成为了店长,到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也用能力向家人证明了自己。

鹏鹏瘦瘦的,在手写板上写起字来却是笔下生风。他向我列出了自己的四个爱好:看动漫、研究果汁、看电影、去旅行。他的专业是平面设计,梦想成为一名漫画师。“那些都是我的同事们画的,他们真的好棒。”鹏鹏指了指墙边的一块白板,上面都是无声咖啡师们悄悄为顾客画的肖像,可爱又生动。这是他们工作之余的小乐趣。

我问鹏鹏,在你眼中的老杨和马修是什么样子的。他在板子上郑重写下,“很好,我真的很感谢他们,他们是我的贵人。没有他们,我不一定能坚持开店,因为我能力有限。我把他们当家人,像爸爸一样。”

写到最后一句,他似乎有些羞涩,赶紧擦掉,又马上补充道,“别告诉他们。”

仿佛听到我问题的老杨凑近一看,没来得及看到前文,大呼:“哎!他还说别告诉我。这小子有秘密。”

我使了个眼神,鹏鹏双手竖起了大拇指,轻轻弯曲。我知道,那是谢谢的意思。“只要客人开心,我就会和他们说谢谢。谢谢他们没有看不起我们。”比起总是眼含笑意的鹏鹏,子越显得更局促一些。面对我的问题,她的回答总是言简意赅。她自称是“肥宅”,是个吃货,无辣不欢,爱好是打游戏、看小说。在来深圳之前,子越的父母为她找好了一份文员的工作,但是她并不开心。“因为和健全人聊不来。咖啡师挺好的,至少遇到了一群搞笑的人。”

子越说,换工作前她有过犹豫,也会害怕,但还好遇到了老杨和马修。“他们是非常有孩子气的人。会扮鬼脸吓你。”子越的脸上开始流露出一种悠悠的得意,她写道:“我会嘲笑他们是幼稚鬼。他们以前也是小孩子。”

愿望

聊天中,你能明显感觉到,马修和老杨是完全不同的性格。他们一个沉稳内敛,一个急性刚烈;一个像坐怀不乱的军师,一个像勇猛向前的先锋。就像咖啡的醇香与果茶的热烈,有苦有甜,组成了生活的一体两面。

今年9月,融合了咖啡与果茶的“益+小站”在华强北正式开业,这也是在马修与老杨相遇后,双方整合资源后的初步尝试,更多的培训与实习、就业机会在这里产生。目前,参与过培训课程的听障人士有近百人,正式员工有8人。

马修说,他原本位于西丽的不言咖啡这个月底合约就要到期了,新的店址还未确定。“益+小站”目前得到了公益基金的支持,成为了这群听障咖啡师新的大本营。这样的模式是一个探索,如果可以的话,明年他们预计在龙岗的大运片区等地方多处推广。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运营压力将会更大。

“益+小站”位于地铁商城,位置不算太好,但往来消费的顾客并不少。店里没有人声喧哗,大多数时候只会听到榨汁机的轰鸣声、打奶泡的“嘶嘶”声和器皿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吧台一角放着卡片提醒顾客这是无声服务,并有相关的手语指示,可以选择用笔写或者指点菜单的方式来点单。

我很好奇,除此之外,店里能提示这是听障人士服务的招牌似乎有些少。马修说,开始他们为店里制作了一个口号“支持无声咖啡,支持他们”,但遭到了员工们的反对。“他们并不想以这个标签来博取同情,最后招牌改成了:用双手研磨不一样的人生配方。”

一个、两个,几十个无声的梦想,总算在深圳开出了花。

我问子越有什么愿望,她打趣地写道:成为富婆。我问,还有吗?认真一点的。她说,想当作家,写轻松温馨的故事。“如果杨总不会突然抛下我们,大概率会继续在这里做下去吧。”

(责任编辑 黄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