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托举特殊儿童走向康复之路

2024-04-02

龙岗区特殊儿童康复服务和教研基地3年服务超16.8万人次

2024年04月02日  深圳晚报  版次:A06  记者 涂世琳

用爱心托举特殊儿童走向康复之路.jpg

▲社区融合亲子户外沟通合作课。

用爱心托举特殊儿童走向康复之路2.jpg

▲医生正在给孩子进行面诊评估。

用爱心托举特殊儿童走向康复之路3.jpg

▲摄影作品《今日少年》。

用爱心托举特殊儿童走向康复之路4.jpg

▲基地示意图。

用爱心托举特殊儿童走向康复之路5.jpg

▲为更好融入普校普园,基地给孩子开展“幼小衔接”课。

用爱心托举特殊儿童走向康复之路6.jpg

▲康复治疗师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2024年4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龙岗区召开特殊儿童“医-康-教”一体化综合康复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座谈会,中国残联深圳大学研究中心龙岗创新实验基地同步揭牌成立。

  依托“医-康-教”模式,龙岗区特殊儿童康复服务和教研基地(以下简称康复教研基地)再次受到广泛关注,龙岗区副区长张玉庆表示,这是龙岗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树根、树干、树枝,有时是强硬的直线,有时是柔软的曲线,但始终稳稳地托举着树叶,帮助特殊儿童成长。

  “树根”医生

  面诊给出专业意见

  特殊儿童会在这里得到怎样的治疗?

  在康复教研基地,有一幅特别的摄影作品被放在显眼位置展示。照片上有一个小朋友站在地铁站灯箱海报前,他学着海报上身披红色斗篷少年的样子,展开双臂拥抱着海报里的浪潮。

  “我和小均(化名)承诺,如果学习成绩变好了,就带他开启地铁之旅。他做到了,我也兑现了我的承诺。我们总共坐了13条地铁线路,总共花费了204分钟。在到达12号线海上世界站时,我为他拍下了这幅名为《今日少年》的作品。”小均的妈妈杨慧欣慰地说,从上幼儿园开始,小均一直在基地学习,接受了3年康复治疗,孩子现在可以和同龄人一起上小学,考试还能拿到优异的成绩。

  康复教研基地内,有很多像小均一样来治疗的特殊儿童。在基地医生杨祥正眼里,面诊这些孩子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于他们的“特殊”。“每个孩子的发育时段是不同的,来到这里的孩子我们首先要面诊,根据孩子各项特征进行评估再判断症状。”杨祥正介绍,面诊是治疗特殊儿童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环,必须辩证了解孩子的病症后才能给出干预方案。

  杨祥正说,儿童可能存在多种并发症的情况,有些孩子在患有孤独症的同时也会存在多动症,症状的多样化导致干预的手段也会不同。“医生能够做的就是早发现、早干预,帮助孩子解决身体的基础问题,才能够让他们的‘树根’种得结结实实。”

  “树干”康复治疗师 量体定制干预治疗方案

  2021年,小均被确诊为中度孤独症后,杨慧开始每天带着他在康复教研基地进行治疗。他要学习感统运动、语言课、手工课还有沙盘模拟课。

  基地内设有中医治疗室、海豚屋训练室、感统治疗室、运动治疗室、物理因子治疗室、形体室。像小均一样,来到这里的孩子经过医生面诊评估后,都会有一套量身定制的干预方案。康复治疗师则会根据干预方案对孩子进行康复治疗。

  “我们一二三,跳!”在感统治疗室,康复技师正牵着特殊儿童贝贝的手(化名)和他一起做着下肢跳跃运动。“来,我们现在开始给你进行腿部按摩,会有一点疼哦。”在中医治疗室,康复治疗师正在给另外一名孩子进行穴位按摩。

  “感统训练、规则意识、注意力等都是需要训练到的。”康复治疗师陈碧云介绍,中医治疗是基地最具特色的治疗方式。针灸、推拿、刮痧、穴位按摩,根据中医辨识判断孩子的病症进行治疗。“中医治疗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医生开中药内服,我们为孩子进行中医理疗,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孩子显现的变化,和医生一起将干预方案进行实时调整。”陈碧云表示,自基地正式落地以来,她便在这里担任康复治疗师,在这里,她见证了很多孩子在中医诊疗下逐渐走向康复。

  “树枝”社工 引领孩子融入社会

  “医生和治疗师让孩子的身体打好了基础,我们再让他们有次序地生长,进而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杨祥正说道,而“医-康-教”最后一环“教”,社会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康复教研基地2楼设有餐饮店、超市、厨房、居家训练室等多个情景模拟场所。周末来临,小均会在基地二楼跟随社工姐姐一起玩耍,有时他是小超市的“售货员”,有时是“小厨师”。

  “结合日常生活,社工会带着孩子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模拟社会场景,帮助儿童理解和认知社会。”社工周微微向深晚记者介绍,他们还肩负着搭建互助平台的职责,组织特殊儿童家长委员会,让儿童家长能够在群里获得帮助和慰藉。“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残健融合的氛围,帮助儿童提前适应或是更好地与学校、社会融合。”

  “基地还会请特教老师,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对我们进行心理辅导,在家长委员会群里,大家互相分享孩子的成长。”杨慧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慢慢会表达自我,愿意和他人共处。

  据统计,基地2023年度共完成融合性集体课程1400学时,开展各类培训、心理辅导、亲子等活动95场次,服务4159余人次,举办春秋季实境融合班,3年时间帮助53名学生成功进入普校普园,融合率达91%。

  “大树”康复教研基地 以儿童为中心探索医康教模式

  “在基地,医生、康复治疗师、社工大家相互协作,互相影响进步。医生给出治疗方案,大家一起讨论、执行,为了一个个特殊儿童的康复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医-康-教’模式。”龙岗区残疾人服务中心负责人林戈说,“我们一切以儿童为中心。”

  2019年,由龙岗区残疾人联合会提出“医-康-教”一体化综合康复理念,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共同打造创建龙岗区特殊儿童康复服务和教研基地。基地共60间功能室,有康复医师4人、康复治疗师31人、护士5人、特教老师6人、辅具工程师1人,专业社工4人,共同组成了51人的复合型专业团队。截至2024年1月,教研基地已服务特殊儿童16.8万人次,日服务量约400人次。

  “希望社会各界加深对孤独症的了解,努力创造一个包容且支持的环境,打破各种障碍,让孤独症儿童家庭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我们希望孩子家长能够及早察觉孩子的特殊需求,尽快进行干预,促进他们的康复与发展。我们希望社会大众能够给予孤独症儿童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向他们的父母传达鼓励与支持。”龙岗区残联理事长李国良说。

(责任编辑 黄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