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传爱”:照亮社区邻里的公益之光

2024-04-08

2024年04月08日  晶报  版次:A02  记者 武莹/文 受访者供图

“余香传爱”:照亮社区邻里的公益之光.jpg

“余香传爱”爱心物资送给环卫工人。

“余香传爱”:照亮社区邻里的公益之光2.jpg

“小衣大爱”爱心墙连续八年,送出衣物10万余件。

“余香传爱”:照亮社区邻里的公益之光3.jpg

可可沙龙的志愿者们化身“爱的搬运工”。

“余香传爱”:照亮社区邻里的公益之光4.jpg

市民收到爱心企业捐赠的月饼。

  即使住的地方只有一座天桥之隔,和黄珊(化名)的约访,依旧没能成行。她的孩子是一个“唐宝”(即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一级智力残疾。无论是接送孩子上特殊学校、做康复训练、参加各种社区活动,还是工作、加班,每个工作日或周末,黄珊的时间总是被排得满满当当。

  3月31日,趁孩子入睡前的一点零碎时间,我们打通了微信语音电话,仅20分钟的沟通时间里,我感受到了黄珊对生活无奈的感觉以及被可可沙龙志愿者们慢慢治愈的希望。

  她说:“那是照进我生命中的一道光。”

  从“共享食物”开始

  晚上6点,龙华区龙华街道景华新村,从地铁4号线龙华站鱼贯而出的打工者们,或者涌入商铺和饭店,或者回到出租房里,大大小小、闪闪发光招牌的映照下,是鲜活的热闹。

  位于景华新村西区31栋,景龙社区工作站对面的可可沙龙党群服务V站,每周二、周四的这个时间,都会迎来许多熟悉的家长。孤独症、唐氏宝宝、脑瘫、罕见病……和黄珊一样,他们的孩子都是龙华区一些无法自理、需要家人终身照顾的特殊儿童。

  近期,秉承“减少食物浪费”宗旨的国内首家食物银行绿洲盛食社,将从龙华壹方天地山姆店被替换下架、没及时卖出的蔬菜和水果主动对接到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让余量食品发挥余热,向需要帮助的人传递温暖。

  3月26日中午12点,我早早地来到可可沙龙,那天刚好是周二,据说,当天会有一批蔬果需要分发。“我们还在等通知,如果确定有物资,超市会通过绿洲盛食社小程序填写捐赠信息并通知我们提货时间,我们会第一时间安排取货。”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发起人玉姐告诉记者。玉姐的全名叫孔祥玉,是我来深工作不久就认识的大姐,“可可”是她的网名。

  一面坚持八年多的爱心墙,只有一个遮雨棚、两根晾衣竿、一面试衣镜,却已接受、送出爱心衣物10万余件,任何人可以将自己的衣物挂上,有需要的人则随时可以取走;“让爱回家”给居无定所的人员救助,秉承“为缘寻找,让爱回家,不抛弃,不放弃”的救助理念,协助政府和各级救助站开展街头救助,一幕幕热泪盈眶的亲人团聚画面在这里上演……过去十多年来,在玉姐的带领下,可可沙龙培育了“小衣大爱”“余香传爱”“让爱回家”“爱不打烊”等一批富有辨识度的亲邻服务、爱心公益品牌,以及免费茶水、义诊义剪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一名多年来跟进龙华新闻采访的跑线记者,关于玉姐的公益故事,我了解不少。在等待“通知”的时间里,怀着对绿洲盛食社这个公益组织的好奇,我拨通了位于上海的绿洲盛食社总部项目经理王鸣捷的电话。过去几年里,王鸣捷一直和玉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只要附近商超或公司有捐赠意向,他都会第一时间通知玉姐。“食物浪费是全球第二大的碳排放源,而在全球每年约有1/3的食物被损失或浪费。为拯救这些‘丢弃报损’的食物,我们与大型超市、食品贸易公司合作,将即将临期下架的物资,全部对接给周边的社区或公益组织。由他们承接分发,减少食物浪费。”电话那端的王鸣捷语速很快,表述却很清晰,“近期对接到的龙华山姆的蔬果,算是比较稳定的一个供应,希望能够帮助到深圳龙华这些有需要的人群。”

  虽然由减少食物浪费、低碳环保的理念而生,这也和可可沙龙多年来秉承的“余香传爱”志愿服务精神一致。据玉姐解释,“余香传爱”项目名源自深圳志愿服务精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食物都是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尚处于保质期内的新鲜食物,带有香味,传递的是社会人士的一份爱心,于是取名“余香传爱”。

  “高品质”生活初体验

  晚上6点一到,蔬果派发准时开始。

  “3个热情果,2个释迦果,2个比利时啤梨,1袋有机吮指胡萝卜,热情果能止咳化痰,可以和柠檬一起冲水喝,上海青直接炒就很脆嫩……”义工们一边给前来领取蔬果的爸爸妈妈们分发装袋,一边科普水果的名称和一些蔬菜的简单做法,当然,这些知识,很多也是他们在搬运途中向山姆工作人员打听或从网络上查到的。“我们也能过一下‘高品质’的生活啦!”“不少水果真是连见都没见过。”现场不少妈妈感叹。是的,对于她们来说,这些食物来自平常不敢奢望的会员制超市,而且每份蔬果都还很新鲜。

  可可沙龙有个“特殊群体蔬果群”,入群的都是这些特殊家庭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治疗,他们的生活普遍比较拮据,只要有物资派发,玉姐都会在群里发布接龙消息。经过玉姐同意,我被“特批”入群,了解更多关于“余香传爱”的故事。

  “今天,妈妈从可可沙龙拎回来一袋水果,其中有一种外表浅绿色的,妈妈告诉我它叫释迦果。我上网查了下资料,释迦果又叫番荔枝(学名:Annona squamosa)。它外形像荔枝,所以名字叫番荔枝,是热带地区的水果之一……把皮剥开,咬上一口,好多汁,满口都是甜香的味道。我很喜欢吃。”辰辰(化名)是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11岁,目前在龙华一所普通公立学校读书。第一次吃到释迦果的他主动写了一篇日记,还录了一小段他用收到的水果榨汁的视频,虽然字迹不算工整,视频里的他说话也磕磕巴巴,但对于群里更多的特殊家庭来说,辰辰这样的孩子已经算是优等生了。更多的孩子不会书写、无法表达,只能用手舞足蹈的动作或迫不及待的表情,来传递他们对于社会爱心的感动。

  反馈更多地来自于家长们。每次领回去食物,“蔬果群”里的消息便响个不停,或表达感谢、或展示领到的蔬菜制作的菜品,很是热闹。

  “爱的搬运工”

  “绿叶菜不能压、香蕉要放上面……”爱心蔬果的量不少,多的时候有六七十箱,而运输工具全靠协会义工的一辆吉普车,整理、运输、分发,每个环节都不容易,需要一定的体力和巧劲。可可沙龙的志愿者们化身“爱的搬运工”,乐此不疲。

  经过若干次搬运,义工胡老师已经成了收纳“老手”。胡老师全名胡利芝,负责可可沙龙志愿服务日常工作,曾是一名瑜伽老师。她那辆军绿色吉普车是每天从惠州来深圳的交通工具,也是收取爱心蔬果的“专用车”。因为是非深车牌,为了避开限行时间,早上6点出门,晚上8点半后到家,胡老师每天用在公益上的时间超过14个小时。除了日常事务,她还要负责周边居无定所人员的救助,帮助他们联系相关部门办理身份证、寻找家人,每周四晚上,她和协会其他志愿者还会走上街头为周边居无定所的人员送去衣服和食物,给他们带去温暖。没有工资,不为收入,胡老师说:“是玉姐的影响,让我找到了人生更多的意义,也因为有家人的支持,我能够有时间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价值。”

  康西方是龙华区一名文明实践指导员,也是可可沙龙资深义工,他的微信群有很多、活动也不少,但只要看到可可沙龙义工群里需要“劳力”,他总是骑着电动车第一时间赶到。如果有果蔬剩余,可可沙龙还会分发给周边的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城中村居民,对于那些无法出门的特殊家庭,志愿者们还将蔬果打包“送货上门”,把食物送到每一个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像胡老师、康西方这样,在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常年活跃的有一百多名义工,他们多数是在龙华片区工作、服务多年,其中,深圳市五星级义工就超过30名。这些资深义工成为了可可沙龙各类项目资源的最强联接者。

  起初是因为一家婚庆公司典礼过后,有不少依旧美艳的鲜花面临被丢弃的命运,协会的一名志愿者恰好与这家公司相熟,经过牵线搭桥,婚庆公司决定将不需要的鲜花全部送给可可沙龙,并由协会通过爱心聚善日义卖的方式售出,经费全部用于志愿服务活动。物美价廉的鲜花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余香传爱”爱心行动就此开始。

  2019年,民治街道有一家不卖隔夜面包的伊凡烘焙面包店,虽然面包的保质期一般为三天,但店主秉持只售卖当天现做面包的理念,希望让顾客吃到最佳品尝期的面包,于是当日未售完的面包一律不再用于隔日销售。剩余的面包事实上还是好的,怎么处理呢?有心的店主与志愿者商量,决定将每天剩余的面包提供给有需要的人,让面包发挥“余香”。带着一丝激动,志愿者马上联系到了玉姐,“正好啊,我们可以给环卫工人提供爱心早餐。”一拍即合,环卫工人的早餐问题解决了。“余香传爱”就这么延续到食物上来了,让食物零浪费,在社区里延续了这份余香、这份关爱。

  有了第一家,就有第二家,龙华街道另一家面包店也找了过来,加入到了这场爱的接力中来。

  从面包,到粽子,到月饼,许多资源就这样顺着这份“余香”寻了过来。2020年,中秋节刚过,尚在保质期内的月饼,可有什么办法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玉姐带领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对接资源,开启物资“大派送”,将500多盒月饼分发给环卫工人、特殊儿童家庭、城中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和老人孩子,还有外卖小哥以及在早晚高峰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节日的欢乐,在这份爱的传递中延续。

  是公益,更是互助

  事实上,“余香传爱”的故事已不仅仅是食物零浪费的社区实践,在这里,无论是特殊人群、环卫工人,还是孤寡老人,他们彼此分享、相互温暖。

  阿娟(化名)的宝宝今年7岁,大小便无法自理,只能由她一直照顾着。3月26日下午,她骑电动车从几公里外的大浪街道载着孩子来到可可沙龙领取蔬果。对她的采访时间很短,结束后我看了看录音笔,只有1分27秒。其间,穿着粉色裙子、扎着两个小辫的小宝特别兴奋,一直抑制不住地蹦跳,阿娟说,这个状态也不是经常的。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她说:“在这里,没有人会对你另眼相看,也没有任何顾虑和负担,大家相互分享经验,还能拎着大包小包走,每次来就像回娘家一样。”说完眼眶便湿润了。

  离开前,在阿娟的引导下,小宝安静了下来,和我轻轻说了句“拜拜”,还“附赠”一个飞吻。也是在这个时候,我理解了黄珊说的那句,“可可沙龙,是照进她生命中的一道光。”

  在她曾经抑郁、生病,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是来自这里的志愿者和乐观坚强的特殊家庭的家长们,让她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勇气。那天晚上的通话,我对黄珊说,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我,她委婉地拒绝了,“生活是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己的,没关系,我自己可以。”这份婉拒是她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更是一位妈妈的坚强。

  和黄珊相比,阳阳妈妈则开朗很多。2015年前后,她就住在可可沙龙所在的景华新村,属于玉姐最早跟进的一批特殊家庭,此后,因为房东要装修改造,她搬到了离这里几公里外的另一个城中村,那里的房租也更便宜一些。多年来可可沙龙对他们的帮助让她坚强了不少,她很感恩,在“蔬果群”里她分享道:“感谢可可沙龙和绿洲盛食社等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一直关注着我们,幸福感满满的。”

  最近,阳阳妈妈开始在淘宝上做起了手工制作直播,在并不宽敞的城中村出租屋里,她给自己架起一块小小的直播基地,主播灯是从闲鱼上买的,她骑车去取,总共花费20元,陈列方式是一名直播公益老师教的,这样可以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整洁高级,直播的话术也是从别人直播间学来的。“但目前,直播这件事情还未变现,没有给家庭带来稳定收入。”阳阳妈妈笑着告诉我,希望直播到一定时长,平台可以给她发工资。

  还有一年365天不打烊的“关爱环卫工人爱心歇脚点”,八年来从不间断的“一老一小”便民义剪义诊活动,每月开展的关爱空巢独居老人“微爱行动”……以志愿服务之名,可可沙龙成为越来越多需要关爱人群的“心灵之家”“疗愈之所”。

  让“余香传爱”绽放新的光彩

  事实上,从2016年以来,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就被不同的爱心人士以“余香传爱”的名义“关照”着,将这份温暖与爱坚持了八年。仅2019年“余香传爱”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公益活动就持续了十个月,累计200多场次,让景龙辖区20名左右的环卫工人享用到免费的爱心早餐。

  “让余量食物发挥其价值,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可可沙龙能够将这些物资送给真正有需要的人。”谈及参与“余香传爱”的初心,深圳市森万喜贸易有限公司张总说,过去几年来,只要有剩余物资,她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到可可沙龙。

  玉姐和我说,每年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都有很多次“余香传爱”爱心物资派送,十多年的公益之路,他们身边也早已汇聚了很多爱心企业家,比如深圳市虎利鑫商贸公司的宋总和深圳市正丰源商贸公司的叶总等等,如今,绿洲盛食社再次让“余香传爱”绽放新的光彩,她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成为下一个“余香传爱”活动的捐赠者,而他们也很乐意做“爱的搬运工”。

(责任编辑 黄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