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倒计时200天——深圳赛区用科技交出筹备“高分答卷”
2025-04-23
2025年04月23日 晶报 版次:A02
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活力广东”参访团参观深圳市体育中心。
在珠江口东岸的春风里,深圳这座平均年龄仅32.5岁的年轻城市,正以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浇筑智慧基座。4月23日,十五运会迎来倒计时200天的关键节点。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场馆之一,深圳市体育中心22日下午迎来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活力广东”专题活动参访团,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以及网络大V们齐聚一堂,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记录深圳的体育场馆如何将硬核科技与人文温度熔铸成钢。
作为全省首个竞赛场馆验收一次性达标的赛区,深圳正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在粤港澳大湾区版图上勾勒出“科技+体育”融合发展的时代坐标。
科技硬实力铸就新标杆
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活力广东”专题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与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汇集了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和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平台的自媒体博主。
在深圳市体育中心,参访团一行先后实地探访了IOC智慧运营指挥中心、深圳体育馆和深圳体育场。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场馆内的高科技运用。
据悉,深圳赛区23个项目竞赛委员会已全部完成组建并实现实体化运行,计划举办14项十五运会竞体项目测试赛和6项残特奥项目测试赛,其中十五运会田径(马拉松)测试赛已于今年2月份完赛,其余19场测试赛计划于6月至11月期间陆续举办。
3月25日-4月11日,深圳赛区的18个竞赛场馆相继顺利通过了省执委会竞体场馆体育工艺、信息化建设及残特奥会场馆无障碍专项验收,成为全省首个一次性全部达标的赛区,剩余1个临时搭建场馆(大鹏桔钓沙马拉松游泳赛场)经批准调整选址,计划于8月30日前建成。深圳赛事指挥系统主体建成,在全省率先上线1.0版本,基本实现了“一图感知”“一键调度”“一网统管”“一屏统览”四大建设目标。
在IOC智慧化指挥中心,参访团的数十名成员认真观看了工作人员对场馆设施的各种智慧化操控演示。
深圳市体育产业集团智慧场馆部部长张柱山介绍说,深圳市体育中心信息化工程紧密围绕深圳“四个先锋城市”,打造一流智慧场馆。
一是围绕极速先锋城市,建设双千兆网络。全面覆盖5G和Wi-Fi6网络,共建设4207个信号天线和1767个无线AP设备,覆盖体育中心所有区域。
二是围绕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包括AI安防、AI客服、AI巡检以及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场馆运营决策平台。例如采用了赛事指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赛事全流程的精准调度与高效管理;智能安防系统则通过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技术,为赛事安全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三是围绕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包括光储充一体系统、建筑能耗监管系统、智能场地控制系统等,实现动态能耗管理和超充快捷体验。“这些技术实现了场馆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场馆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为赛事运行提供了强大支撑。”
四是围绕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基于BIM和GIS数字孪生中台,在智慧指挥运营中心以3D可视化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场馆运营、赛事、交通、设备等八大专题,支撑应急事件联合指挥调度。
深圳赛区立足科技之都,充分运用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将科技含“深”度融入赛事的每一个细节,并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产品的应用,为体育赛事赋能、城市品质的提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等方面注入新动力。
场馆设计世界一流,凸显深圳特色
在深圳体育馆内,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孟建民院士团队高级建筑师李优向参访团介绍称,新的深圳市体育中心项目设计工作由孟建民院士主持,始终本着立足湾区、世界一流的标准开展,而且全方位展现了深圳特色。
一是在规划上体现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特性,通过地下通廊、空中连廊等立体连接,将传统封闭式的体育建筑转变为与周边城市融为一体的市民体育文化公园,以开放欢迎的姿态迎接深圳、全国以及全世界的体育文化爱好者。
二是在功能上体现深圳科技创新的城市特性,比如在体育馆的设计中,首创了开合屋盖兼顾移动斗屏的技术方案,超大斗屏可移动切换为双面横屏或四面斗屏,提升了场馆的灵活性,将大幅提升观众体验感。“我们克服了材料、系统整合、场景切换等技术难题,创造性解决了两种功能场景不可兼得的行业难题。”
项目搭载的光储充、5G智慧场馆系统等等黑科技,都来自深圳的科技企业。
与此同时,新市体在设计之初,就将市民的日常健身需求放在与服务赛事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新市体是完全向城市开放的,市民可以通过地下、地面、空中平台顺畅地进入本项目。同时,我们设计了上下两层,近6公里长的智慧跑道,市民可以沿着跑道从自家所在的社区跑进体育场,再跑向笔架山公园。”另外,市体还设计了集篮球、网球、足球、滑板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公园,满足市民健身运动需求。据悉,市体的主要场馆将在赛事之余定期向市民开放。
在绿色环保方面,深圳市体育中心亦不遗余力。“比如新的深圳体育馆是按照绿建三星标准设计建造,这也是我国绿建最高标准,无论是材料的运用、能耗的考虑都是较为先进的。光在用水方面,就做了诸多考量:全部的卫生间都使用节水型洁具,可大幅降低自来水用量;室外的广场、草地、绿化都全面应用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措施,可大幅降低极端天气下的内涝风险,同时对水资源做循环利用。”
在深圳体育馆内,工作人员还向参访团演示了看台座椅的“灵活度”——可根据不同赛演活动要求,可伸缩不同排数。比如体操或冰场模式活动座椅全部收起,篮球和排球活动座椅可以全部推出来。全运会羽毛球和飞镖比赛将在体育馆举办,可以根据场地布置情况,灵活调整推出活动座椅数量。
此外,改造提升后的体育中心,配置了智慧导航系统,观众进入场馆后,可以通过“i深体”小程序,找到馆内导航系统,输入相应的票面区位,方便快捷地找到所在位置,还可以快捷找到停车场。晶报记者 邹振民/文、图
自媒体博主参观感言
我是第一次来深圳市体育中心,这里跟其他体育场馆有明显的区别,它的智慧化系统非常全面,我很喜欢,它为我们的生活体验带来了很多便利。
——@新疆小古
在深圳市体育中心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在时代和科技的变迁之下,体育馆新旧技术的更迭。你一定要来这里实地看了之后,才会有更直观的震撼。作为全新的体育场馆,深圳体育中心未来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更亮眼的深圳地标。
——@上海IC实验室
(责任编辑 黄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