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军事化保电模式——护航残特奥会深圳首赛
2025-07-02
2025年07月02日 羊城晚报 版次:ZA09 蒋佳元 杨晶晶 郑培钿 郑维宸 徐莹 谢佳奇
深圳龙岗供电局工作人员在赛场内巡视电力设备 黄志伟 摄
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工作人员运用“激光炮”清除线路隐患 黄海鹏 摄
7月1日,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深圳赛区首赛——自行车赛在广东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和龙口水库启幕。为“打好第一枪”,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实行准军事化保电模式,通过“五长联保”的责任担当与“科技保电”的创新赋能,让每度电都能安全、可靠地“送达”赛场每个灯头。
“五长联保”100%完成赛前保电任务
6月23日,在龙岗区龙平路220千伏输电架空线上,一根随风摇曳的风筝线牵动着该片区输电线路“片长”毋松涛的心。他赶忙带领班员奔赴现场,用“激光炮”将这根“隐患线”灼烧于无形。“能即刻消除的隐患,我绝不留到第二天。”这是毋松涛在签订责任状时许下的承诺。
8公里外的广东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凌晨5点天蒙蒙亮,深圳龙岗供电局的保电“馆长”萧新敏带着17名组员整装“赴考”,对当天测试赛各重要负荷点开启全天候不间断巡查。直到深夜12点最后一场测试赛灯光熄灭,萧新敏和4名骨干又对馆内供电设备展开复盘、试验。
在深圳供电局,共有391名像毋松涛、萧新敏这样带“长”字的一线保电人员。早在2024年10月起,该局就围绕“零故障、零闪动、零差错、零投诉”“四零”目标,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制定41项保电任务,逐项落实、销号。其中,“五长联保”准军事化管理体系是核心保障机制。
“我们参照战区作战模式,明确岗位职责和到位标准,在每个场馆、每条重要线路、每座保供电站、每个重要点位分设‘馆长’‘线长’‘站长’‘值长’,并将相邻保电片区划为一个片区,设置‘片长’,形成‘五长联保’格局。”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保电办负责人邓世聪介绍道,“五长”实行包干制,全程参与保电,改变了以往指令层层下达的指挥管理模式。一旦出现异常,“馆长”可以直接联系其他“四长”及时处置,高效保障电网和赛场内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每个设备均到岗到人。
此前,深圳供电局创新推出“八个100%”专项行动,全面覆盖设备运维、风险防控等重点保电领域。目前,深圳供电局“五长”及其团队,通过深入实施“八个100%”专项行动系列举措,已对此次残特奥会自行车赛所涉线路设备开展5轮精细化巡检和隐患排查治理;编制“一馆一策”,并在针对赛场的深度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中,协助赛场开展大负荷测试,完成全部19项隐患整改。
“智慧哨兵”织密“地空”监测网络
自行车赛场内,关键供电设备都装有数字化监测终端和智能小微传感终端。这些小小的“智慧哨兵”看似不起眼,却能发挥大作用,实时监测设备温度和负荷变化。
“在保供电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我们也部署了数字化监测终端和智能小微传感终端。如此一来,我们可以从赛场逐个设备、逐条线路溯源到500千伏变电站及线路,实现全链路透明化监控。”邓世聪说。
还有更多“智慧哨兵”“登场”,形成“地面+空中”立体监测网络: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在全市输电架空线路视频“天眼”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所有输电电缆通道视频全覆盖;变电管理一所运用自主巡检式无人机与搭载红外热成像、局放检测等尖端传感器的巡检机器人,实时传回巡检画面并研判故障、分析隐患……“机器代人”取代“人海战术”,让每度电从大电网到小灯头的“输送”有了更精细的管控。
“过去我们爬塔登杆检测线路,现在无人机自动定位风险点。”广东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上空,搭载毫米波雷达的自适应巡检无人机沿线路展开巡航。这架集物联网、AI、5G技术于一身的无人机,已成为深圳龙岗供电局保电“值长”龙海波的“好搭档”。
继电保护装置则是变电站内的“哨兵”,站内故障来临时可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深圳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专家冯宗建牵头研制的继电保护多路出口脉冲测试仪、便携式高精度数模一体继电保护测试仪等,能高效验证继电保护装置在复杂逻辑下的动作行为,减少繁琐的验证流程,让变电站“哨兵”稳定运行。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还将运用智慧保电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赛事期间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电鸿物联、AI、数字孪生、电碳数据等技术也将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保供电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共筑坚强的电力防线。”邓世聪说。
(责任编辑 黄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