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防护网” 赛事有保障——深圳为残特奥会选手“托举”飞驰人生

2025-07-14

2025年07月12日  深圳商报  版次:A03  记者 张 妍  通讯员 深卫信

医疗卫生保障团队接诊运动员。(受访单位供图)

  7月1日至8日,第十二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项目在龙岗区举行,作为本届残特奥会的首场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16支队伍(广东两队)的188名运动员参加。

  在这场展现生命力量的竞技背后,一支由122人组成的医疗卫生保障团队,以“毫米级”的精准与“秒级”的响应速度,为赛事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医疗点密度超过国际标准

  广东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采用“一站三点”配置:医疗站紧邻赛道出口仅20米,3个医疗点呈三角定位覆盖东、西观众席及赛区,确保医护人员分秒必达。

  龙口水库公路赛段,在7.6公里的环湖赛道上,1个总站+5个固定点+1个机动队,平均每1.52公里一个医疗点,密度远超国际标准(平均每2.5公里一个医疗点)。

  其中,弯急坡陡的5号医疗点成为医疗保障组重点守护的区域。通过提前踩点,医务人员在此配备了便携式脊柱固定板等急救设备,严阵以待。7月4日,公路赛3公里个人追逐赛中,5号医疗点就先后接诊了数位“秋名山车神”,幸好处理及时,保证了赛事最终顺利完成。

  赛事期间正值小暑,加上台风外围影响,深圳天气持续“高烧”,冰桶+冰水混合物成了医疗站的标准配置,选手冲刺完,医护人员直接上前实施物理降温。

  真正的专业不是等摔车再救,而是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医疗保障组赛前化身“运动员健康侦探”,向各领队提前了解选手身体状况。山东队一名脊柱损伤的运动员,体温调节功能欠佳,医护人员赛前为他安排了冷水澡SPA降温,又在终点拎着冰水混合物守护,服务细致入微,让运动员和领队竖起了大拇指。

  龙岗大运片区生态环境优越,蛇虫时有出没。医疗保障组为全体成员组织了专门的防蛇培训,确保人人熟练掌握蛇伤急救要领。作为全区蛇毒血清储备单位,赛事保障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备足血清24小时待命,并依托救护车转运体系,10分钟内可将伤者送抵医院,确保“零延误”。

  摔车运动员“满血复活”站上了领奖台

  “医生,我右边肩膀抬不起来了!”6月29日,距离赛事开幕只有两天,节骨眼上,浙江队运动员于飞(化名)训练摔了车。15分钟后,他已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躺平”,医护人员通过针灸+理疗为他治疗右肩疼痛、四肢麻木等运动损伤。

  一连5天的中医“组合拳”下来,于飞不仅症状消失了,还越战越勇,夺得了银牌,于飞对纯天然的绿色疗法十分满意,还不用担心兴奋剂检测出问题。

  赛事酒店医务室每日24小时接诊,与竞委会建立“联络直通通道”实现伤病员转运无缝衔接。截至闭幕,两处医务室累计服务29人,形成“训练场-赛场-酒店”的全链条保障网络。

  “钢铁侠”领骑员带领队友勇夺冠军

  场地自行车比赛,最快时速可达60公里。急速之下,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人仰马翻”。

  6月29日,河南队青少年运动员小乐(化名)在训练中摔了,导致下巴骨折、肋骨骨折、掌骨骨折,左手肘关节也未能幸免。他被第一时间送往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经过两日治疗后,被转入另一家赛事保障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进行颌面外科手术治疗。

  入院后,龙岗区人民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当日下午,小乐便接受了右侧下巴髁突骨复位术+牵引钉植入术。

  由于受伤太严重,小乐最后不得不选择退赛,“退赛虽然可惜,但孩子还小,关键是先把身体养好。”从老家赶到深圳的小乐爸爸非常感谢深圳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

  同样经历伤痛的还有广东队盲人运动员领骑员阿敏(化名)。7月8日,比赛收官日,广东队领队来到医疗保障组致谢,“领骑员就是盲人选手的‘眼睛’,要不是你们,我们这次金牌就飞了!”原来赛前20天,阿敏遭遇了摔车,桡骨头粉碎性骨折。从手术前协调到手术方案再到术后康复,医疗保障组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

  最终,这位打着钢钉的“钢铁侠”领骑员带着盲人队友勇夺冠军。

  “5分钟急救圈”全力护航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

  作为粤港澳联合承办的首个国家级赛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对医疗保障提出更高要求。深圳市构建“市级统筹+分区实施”体系,成立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的领导小组,联动10个区24家三甲医院组建900余人保障团队。27个场馆设置50个医疗站、117个医疗点,47家酒店配备医务站,形成“5分钟急救圈”。

  赛事指挥中心配备智慧大屏系统,实现急救指令全流程闭环管理。市急救中心升级120系统,新增涉水救护车及880台AED设备,组建7支应急队伍。此次自行车赛实战数据显示,医疗站点累计接诊102人,5例转运病例均得到及时处置。

  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临近,深圳正推进医疗保障智能化升级,以“全区域、全时段、全人群”的保障体系,为即将到来的国家级体育盛会筑牢健康防线。

(责任编辑 黄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