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相信”到创造千元收入,福田精准助残激活创收潜能
2025-07-17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6日讯(记者 李昂徽)在福田区梅林街道残疾人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梅林职康”)的手工坊里,听力一级残疾人范小雅正笑盈盈地看着陈列柜里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她凭借制作手工艺品,实现个人作品在今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达到3000余元,成为福田区职康“手工+创收”模式的成功典范。
图:范小雅(左一)向记者展示自己制作的包袋
据了解,梅林职康是广东省首批五星级社区康园中心之一,也是福田区唯一一家五星级社区康园中心。在福田区残联的业务指导下,梅林职康主要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自理与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训练、文体活动等公共服务,旨在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图:社工(中间)帮助范小雅(右一)沟通
范小雅的人生经历颇具代表性。作为孤儿和听力一级残疾人,她曾在深圳市民爱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学习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后来在福利院和社工的帮助下建了自己的家庭。2022年,她成为梅林职康的会员。在社工的持续鼓励下,她重拾了手工制作的技能。
图:范小雅和社工蔡凤玲在陈列柜前
起初,小雅并不相信自己有赚钱的能力,转折出现在2024年。作为福田区残联的直接联系帮扶对象,小雅多次被鼓励通过手工来换取收入,她为迎接龙年制作的串珠金龙摆件,意外在福田区残联和嘉里大通物流联合举办的公益集市上受到欢迎并售出好价钱。这次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她通过手艺创收的信心。
2025年,福田区残联为辖区的街道职康申请了深圳迎春花市摊位,其中梅林职康的手工艺品销售情况非常出色。受到鼓舞的小雅,自购串珠材料,更加投入地制作各类手工艺品。通过深圳市残联、福田区残联组织的市集义卖以及职康售卖,她的手工艺品表现尤为亮眼,个人作品销售额达3000余元,占该季度梅林职康手工艺品总销售额的75%。
图:龙摆件被爱心企业买下
据了解,梅林职康为会员搭建了稳定的销售平台,并制定了清晰的收益分配规则:由职康购买材料的作品销售收入,拿出利润的一部分直接发放给会员,剩下的利润用于职康开展服务及继续采购手工材料用品。而像小雅这样自己购买材料制作的,会员拿利润的大部分,剩下的用于包装成本以及给销售人员补贴,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内部激励循环。
图:范小雅在义卖市集
小雅的创收离不开福田区残联和街道职康提供的指导和支持。在制作环节,社工蔡凤玲观察到范小雅最初使用成本较低的塑料串珠,便建议她升级为质感更佳的水晶串珠,有效提升了产品的价值和吸引力。在销售环节,社工通过市场反馈分析,发现单价在20元以内的小挂件最受消费者欢迎,便及时建议小雅调整产品开发方向,多制作此类适销对路的产品。
图:塑料材质和水晶材质的手工艺品对比
范小雅通过自己的双手创收的故事,正是福田区精准助残的一个鲜活例证。目前,福田区残联的残障康复服务项目已打造出集设计、制作、展示、体验、义卖功能于一体的“善美工坊”手工品牌。该品牌深入推进“手工+创收”融合模式,不仅培养出了包括范小雅在内的多名优秀手工达人,持续开发丰富多样的手工作品,还积极拓展来料加工等业务,为残疾人构建了更可持续的辅助性就业创收路径,有力促进了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来源:深圳新闻网
(责任编辑:山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