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冲刺 全运同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深圳举行

2025-08-04

2025年08月04日  晶报    版次:A04—05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刘强

演员在活动现场表演。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赖犁/图

十五运会服装展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赖犁/图

展览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罗悦畅/图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会筹备图片展现场。 深圳报业集团 记者 赖犁/图

  8月2日,“湾区同心 全运同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礼仪服装、颁奖音乐、残特奥会奖牌,以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并向全国发出湾区邀约。

  活动现场设置全运会发布环节,会徽、吉祥物、十五运会奖牌、十五运会服装分别向来宾进行展示。礼仪服装、颁奖音乐、残特奥会奖牌、火炬也在本次活动中正式发布。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科艺体验展、图片展等区域,供广大市民参观体验,共同感受浓厚的全运氛围。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绽放”的“融”与“荣”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名为“绽放”,核心设计理念为“融”与“荣”,一方面是“交流融合”,体现粤港澳“三地一家”“同根同源”的岭南特色文化;另一方面是“共同繁荣”,彰显“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下,粤港澳团结协作的发展路径。

  火炬以丙烷为燃料,采用模块化集成设计,主体部分首次使用增材加工和精密制造级别工艺,以高强度3D打印不锈钢和耐温铝合金为材料,整体呈金色,高760毫米,焰口部位最大尺寸125毫米、把手部位最小直径52毫米,净重1.6公斤。

  俯瞰火炬顶端焰口为“波浪”状会徽造型,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改革创新的精神;横看火炬以流线型金属为骨,在光影流转中呈现“礼花绽放”的动态美感;底部为牡丹纹印,蕴含了在祖国的关怀引领下,粤港澳三地“人心相通、团结奋进”的美好期许。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灯名为“星火筑梦”,以轻质石脑油为燃料,使用金属和高透光石英玻璃材料,主体高345毫米,最大直径163毫米,净重3公斤,呈现上宽下窄的放射形态。整体来看,底部汇聚如火种,顶部舒展似火焰,流畅的渐变线条勾勒出动态升腾之姿,象征粤港澳三地的三根支柱支撑起顶部三瓣礼花。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盆名为“鼎盛同心”,又名“同心鼎”,以丙烷为燃料,整体呈金色,高1080毫米,口部最大直径800毫米,净重约60公斤,设计灵感源自古代瓷器“花觚”。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郑铭 汤莎

  残特奥会奖牌,“同心暖”融合,传统与现代

  残特奥会奖牌“同心暖”也在会上发布。“同心暖”奖牌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顶端挂钩匠心独具地采用了岭南特色“镬耳屋”造型,正面是精心镌刻的会徽和连绵海浪纹,背面以港珠澳大桥为背景,吉祥物中华白海豚浮雕高擎火炬,浮雕下方创新性地应用了盲文(第一行“残特奥会”,第二行分别为“金牌”“银牌”“铜牌”),让视障运动员能够亲手触摸这份荣耀。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郑铭 汤莎

  颁奖音乐,名曲《彩云追月》,唱响全运

  颁奖音乐以岭南经典名曲《彩云追月》为基础,通过交响化、电子化、场景化的融合来创作演绎,构建“古典意蕴、当代气韵、湾区气象”三位一体的音乐叙事体系,打造兼具国际视野、地域特色与全运会理念的颁奖音乐范式。

  《彩云追月》的诞生与流传均根植于岭南文化土壤,最早见于清代,后由人民作曲家任光在1935年再创作,变为民族管弦乐作品,后曲词填入粤语、普通话、闽南语等多个版本,深受喜爱。

  颁奖礼服保留传统马面裙的裙门廓形,整体颜色以粉色为主。裙身的牡丹花“一枝独秀”图案是设计亮点,灵感来源于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林炜航

  科技体验展,科技赋能体育,湾区共启未来

  8月2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迎来关键节点,备受瞩目的“湾区同心 全运同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在深圳广电集团举行。作为启动仪式的重要环节,科技体验展以“科技+体育”为核心,集中展示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30多家科技企业带来的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这些企业覆盖智能出行、虚拟现实、智能机器人、科技助残、智慧康养等多个领域,呈现了一场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的视觉盛宴。

  科技赋能赛事

  在“智驾出行”展区,亿航智能设备(广州)公司和小马智行成为焦点。亿航智能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飞行器EH216-S,这款飞行器曾在深圳、广州等地完成多次载人飞行测试,未来有望为赛事提供空中观光服务或紧急医疗运输支持。小马智行则带来了最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AI算法,可实现复杂城市道路下的无人驾驶,未来有望为赛事带来便捷服务。

  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领衔的“虚实无界”展区,展现了5G等技术如何重塑体育观赛体验,如助力智能赛事,为大型赛事组织者提供智能化支持,提升效率、保障应急、优化决策、简化操作;运用5G网络的高传输速率和极低时延优势,为观众提供实时多视角精彩瞬间。

  此外,珠海莫界科技公司的AR眼镜成为亮点,通过眼镜实现AI问答、翻译、导航等功能。深圳思博威视体育科技公司则展示了AI运动分析系统,可实时捕捉运动员动作并生成技术报告,助力训练优化。深圳爱她他智能餐饮技术公司带来了智能餐饮机器,可由机器人即时烹饪出一碗面条,负责人介绍,之后可投入赛事现场使用,观众在休息时间可以扫码点单,机器人自动完成投面入锅、烹煮、控温、加水、分碗、捞面装碗等过程。

  “智创万象”展区汇聚了6家智能机器人企业,展现“中国智造”的硬实力。深圳市火狗智能电子科技公司的赤犬三号机器人具有承载、快速移动等特点,可对运动会设备进行智能巡检。千巡科技(深圳)公司带来了室外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巡逻。

  更引人注目的是深圳勇艺达机器人和工匠社机器人两家公司带来的娱乐互动产品。勇艺达的迎宾讲解机器人可以负责体育赛事中的配送、导览等服务。而工匠社的功夫机器人则让观众现场体验“人机对战”的刺激。广东酷库智能机器人公司的咖啡机器人更是人气爆棚,一分钟内即可完成一杯咖啡的制作。

  科技向善,无碍未来

  作为残特奥会的配套展示,9家专注于助残科技的创新企业,展示了如何通过前沿技术为残疾人运动员和特殊需求人群赋能,完美诠释了“科技向善”的力量。深圳作为科技公司主要带来了为中老年人服务的智能机器,如专为行走困难老年人助力的电动折叠代步车,让老年人在生活中也可以得到娱乐与锻炼。迈步机器人公司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辅助残疾人实现直立行走;广州小蒜智能科技公司的智能导盲系统同样引人注目。结合AI图像识别和骨传导技术,这套系统能够实时识别周围环境并通过振动和声音为视障人士提供导航;广东大洋医疗科技带来了智能电动轮椅、运动轮椅,可以为更多想运动的残障人士提供服务。现场一位体验者感慨:“科技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才是真正的平等与包容。”

  “这些创新技术不仅服务于残特奥会,更将惠及广大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展区负责人表示,“科技正在消除运动参与的障碍,让‘全民运动’真正成为可能。”展区现场还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通过模拟设备切身感受残障人士面临的挑战,以及科技如何改变这一切。

  在“智能康养”展区,深圳市心流科技公司的智能仿生手可以检测佩戴者的神经电和肌肉电信号,识别佩戴者的运动意识;东莞循理智能科技公司所研制的手部运动功能康复器可以提供康复训练效果。深圳仙库智能的3D体测仪能在1分钟内完成全身扫描,提供体脂、肌肉量等数据,吸引许多人体验。广东具身风暴机器人公司带来的力量机器人让人们在现场体验到了多种理疗手法,可以适用于运动后的舒缓放松。

  此次科技展不仅是产品的展示,更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向善”的价值观。从自动驾驶到脑机接口,从虚拟现实到外骨骼机器人,这场科技体验展不仅为十五运会注入了创新活力,更展示了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力。未来100天,这些技术将逐步落地应用,为赛事保驾护航。在“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号角声中,科技与体育的融合正书写着新的篇章。

  晶报记者 徐黛茜

  赛会筹备图片展,穿越光影,共赴粤港澳盛会之约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会筹备图片展现场,一幅幅承载着粤港澳热情与梦想的光影画卷铺展眼前,瞬间将参观者带入那即将到来的盛会时空。

  本次筹备图片展匠心独运,围绕“办赛场馆”“志愿服务”“赛事瞬间”“赛会元素”四大主题分区展示,各具特色。其中,尤为吸睛的莫过于“办赛场馆”主题展区,它全景式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19个城市为迎接盛会而精心准备的高标准场馆矩阵。这些风格迥异、形态万千的体育场馆图片,无声诉说着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色与办赛实力。

  展区C位留给了承担开闭幕式重任的核心场馆:广东省奥体中心(十五运会开幕式)、深圳宝安欢乐剧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闭幕式)、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残特奥会开幕式),以及香港启德体育公园主场馆、澳门新濠影汇综艺馆等。巨幅航拍全景图尽显恢弘气魄,辅以内场炫彩灯光与精心设计的内景特写照片,动静交错,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示了这些世界级场馆的壮美身姿与科技魅力,为即将到来的巅峰对决搭建起最为耀眼的舞台。

  赛事瞬间主题展区被细分为正赛与测试赛两大板块。正赛板块镜头精准捕捉到赛场上的速度与激情,测试赛板块,镜头则着重于展现赛事的精细运营与场馆的流畅运行。

  图片展特设“‘小海豚’专题展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者——昵称为“小海豚”的这个光荣群体的暖心服务与靓丽风采。

(责任编辑 黄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