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喝水务必调整一下!
2025-08-12
水是生命之源
更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必需品”
需求强度仅次于氧气
喝对水,堪称“一味良药”
研究分析18项随机临床试验数据发现
以不同方式增加饮水量
至少能降低5种疾病风险
一起来了解
↓↓↓
三餐前补水减体重
水对超重、肥胖患者控制体重有很大促进作用。
研究里,针对肥胖参与者的补水组,要求在每次饭前30分钟饮用500毫升水,一日三餐下来,一天喝水量就达到1500毫升。坚持3一12个月后,和不特意补水的减肥组对比,补水组体重多减轻了44%一100%。
图源:视觉中国
此前,几所高校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对超重或肥胖患者实施补水干预后,他们的减重速度明显加快。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表示,“喝饱了就吃不下”是加速减重的主要原因。
餐前适量喝水可在短时间内扩充胃体,增强饱腹感,从而削减后续正餐摄入的食物量,以及代替高热量饮料等。而且,多喝水本身可能给人一种心理暗示,提醒自己多吃健康食物,从而限制热量摄入。
每天多喝1升水能控血糖
在另一项研究中,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每天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1升水,具体饮用方式为:早餐前喝250毫升,午餐前喝500毫升,晚餐前喝250毫升。
图源:视觉中国
8周之后,这些患者的空腹血糖比未额外补水的患者降低了17.6%,同时,他们的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甘油三酯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坏胆固醇”)水平等均有所下降。
研究还发现,即便每天额外喝了1升水,但如果不是在饭前饮用,也无法起到降糖作用。
研究人员解释称,一方面,多喝水能增加血浆体积,进而稀释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另一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离不开维持健康体重,而饭前饮水可以减少食物摄入量、减轻体重,从而达到降糖效果。
勤喝水多排尿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增加饮水量是医生为尿路感染患者开具的预防病情反复发作的生活处方之一。
一项针对140名患有复发性尿路感染且每日饮水量较少的女性的研究分析显示,只要每天额外饮用1.5升水,无需刻意区分饭前饭后,也不必固定饮水时间,就能降低感染的发作次数。
图片由AI生成
增加液体摄入量可通过多种机制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促进尿液生成,稀释尿液中的细菌浓度,减弱其感染力。
促进排尿,对尿道形成自然冲洗,将细菌及其他有害物质冲刷干净。
频繁且大量的排尿产生的冲刷力,能避免细菌附着在尿路上皮细胞上,从而减少感染机会。
年轻女性的单纯性尿路感染患病率较高,而增加饮水量这一防治措施操作简便,是减少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方法。
每天多喝两升半水能防结石
尿液中盐分浓度过高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多喝水能够增加尿量、稀释尿液浓度,防止钙盐、磷酸盐因过饱和而析出结晶,进而减少结石的形成。
另有一项研究发现,对于25岁一50岁的健康成年人,若在每日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再多喝2升水,可降低肾结石的形成风险。
还有一项为期5年的追踪调查显示,即便是已患有特发性钙肾结石的患者,通过饮水干预使每日尿量达到2升时,结石的复发率可降低一半。
金晖建议,已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的人需要增加水分摄入量,每日尿量至少应达到2.5升。
持续多喝3个月水减少头痛
研究表明,在3个月内,若每天在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1.5升水,可使47%的复发性头痛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也能随之提高。
多喝水虽有诸多益处
堪称“一味良药”
但也需要
讲究科学、把握适度
不建议“强行灌水”
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饭前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建议此时补水量不超过500毫升,避免影响消化。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分,如几小时内喝7一8升水,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引发水中毒等问题。
尿路梗阻或肾病患者若过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容易引发水肿、高血压等状况。
处于疾病状态时,是否需要补水、如何补水,务必结合自身情况并听从医生建议,同时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对于健康人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需喝足1.7升水,女性则需达到1.5升,且最好采用少量多次、小口慢饮的方式。若活动量大、所处环境高温干燥,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但不建议超过每天3升。
合理饮水关乎健康
快把这些饮水知识分享给身边人
一起科学喝水、守护健康!
来源:生命时报 深圳龙岗发布 (责任编辑 萧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