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名深圳高校学生开启十五运颁奖礼仪志愿者培训——20天强化训练换来“零秒控场”

2025-08-13

2025年08月13日  深圳晚报  版次:A07  记者 袁晔 林炜航 实习生 罗悦畅

高校学子参加颁奖礼仪志愿者培训。深圳晚报记者 林炜航 摄

  8月12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颁奖礼仪志愿者培训在深圳大学启动。深圳赛区200名颁奖礼仪志愿者将开启20天高强度、专业化训练,学习站立、走动、手势致意、托盘等,为赛时提供精准、优雅、高效的颁奖礼仪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本届赛事深圳赛区的颁奖礼仪志愿者分别来自深圳大学和深圳技术大学。部分学生作为先锋示范队成员,已经参与了深圳赛区测试赛的礼仪服务,得到了广泛认可。为了继续巩固、加强赛区颁奖礼仪志愿者的能力,组委会邀请了多名培训专家导师,为学员们传授丰富的经验。

  在形体训练中,导师从站姿、走姿到眼神交流、微笑管理,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反复雕琢。无论是抬头的角度,还是手势的线条,都要做到自然优美,让优雅仪态真正内化为肌肉记忆。体能训练同样严格,既是为了增强气质中的力量感,也为长时间颁奖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流程规范训练更是精细到极致。奖牌托盘的倾斜角度控制在15度,颁奖引导时的每个步幅都经过反复演练。为了确保颁奖环节“零秒控场”,每个动作都要千次重复,直到形成条件反射。不同岗位间的衔接也要无缝顺畅,让整个颁奖流程如同一场流动的舞蹈。

  在战备训练环节,志愿者将面对模拟的各类突发情况——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现场设备故障、嘉宾临时调整顺序等。通过风险沙盘推演和压力测试,志愿者学会在高压环境中保持沉着冷静,同时将赛会文化和服务意识深深植入行动中,做到既有应变力,也能传递温度。

  来自深圳大学的李葱葱最初报名成为通用志愿者,后来觉得颁奖礼仪志愿者的挑战性更大,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了选拔。她说:“刚开始以为礼仪志愿者对身材、外貌的要求会很高,自己有点不自信。但是慢慢地发现,比起外表,做好这项工作更需要学习能力和奉献精神。我们前期要进行大规模培训,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东西,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

  深圳技术大学的颁奖礼仪志愿者李心妍说:“在培训开始前,我已经对训练的强度有所了解,也很有信心去迎接接下来的挑战。希望我们能为赛事提供更好的服务,展现我们深圳青年、深圳志愿者的风采。”

  根据规划,培训完成后,200名志愿者将遵循“一队多馆、就近选派、精简高效”的原则,在深圳赛区执委会的统一调度下,以流动或驻馆形式奔赴25个属地场馆开展颁奖礼仪服务。在所属场馆颁奖仪式主管的统筹管理下,他们将用专业姿态完成奖牌递送、引导服务等核心任务。

(责任编辑 黄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