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残联2019年特色亮点工作逐个看
2020-01-20
2020年全市残联工作会
2019年,在市残联的支持指导下和福田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福田区残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对标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要求,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加快健全残疾人政策保障和公共服务“两大体系”,推进我区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效。2019年,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获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5-2018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一、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更加有力,残疾人事业发展激发新动能
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年开展各类学习研讨活动60余次。建立党组书记带头抓党建责任制,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本系统党风廉政教育,切实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紧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十二字”总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提高了干部队伍真信笃行、知行合一的能力,提振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神气,攻坚克难推进解决无障碍电梯重启使用、捋顺下属单位编制及人员关系等多个老大难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围绕“残疾人口结构分析”“无障碍城区创建”“精神残疾人防治”开展三大专题调研,形成了一批较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将“为民服务解难题”贯穿于主题教育始终,带领班子研究破解难题的“暖招实招”,推进解决了一批残疾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引领事业同步发展。将党建工作同残疾人工作深度融合,在残联系统深入开展“学听跟”专项活动,创新“党群联动”的教育形式,实施“阳光馨家人•体验一站式”残健共融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组织党员干部与残疾人共同参与“爱之翼”体验营、“和福一家”技能比拼等活动10场,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缔造一支为残疾人事业全心全意奉献的模范党员队伍。通过党政网刊、主流媒体发布报道600余篇,获评“深圳年度深圳基层民生服务优秀单位”。携手深圳新闻网推出《福田残友故事汇》系列短视频3期,“学习强国”同步登载推广,通过讲好残疾人故事和残疾人事业,团结带领残疾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一年来,福田特殊人才不断涌现,如邱浩海当选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巫妙春当选广东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雷巍获得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辖区残疾人社会参与层次不断提高,主体作用及社会地位不断增强。
二、残疾人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精准助残服务取得新突破
生活保障更加全面。实施惠及残疾人医疗、住房、康复、就业、托养等方面的37项帮扶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户籍持证残疾人发放救助资金近4744.5万元。为残疾人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民生福礼包”,发放残疾人慰问帮扶金约2569万元。1524名户籍持证残疾人通过定点医院或自选医院享受免费体检服务,为残友送去健康保障,提升民生温度。
服务供给更加精准。全面完成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数据动态更新工作,7000余名残疾人服务及需求信息纳入数字化管理。优化《福田区残疾人真挚关爱服务计划》,提升政策精准度、辨识度和科学性,完善助残政策体系。力推“一门式一网式”互联网+政务服务,65项业务进驻网上办事大厅,9项业务率先实现“秒批”,提升残疾人办事体验感。
区残联理事长罗念纯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
三、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残疾人民生服务水平获得新提升
全力推进无障碍城区建设。福田区高度重视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将“筑造无障碍国际化幸福城区”的内容写入福田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区残联牵头编制并由区政府办公室印发《福田区无障碍城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七大方面17项具体措施,从理念、制度、器物三维推进无障碍城区建设,进一步打通城市无障碍微循环“系统工程”。由党员牵头组织百人无障碍建设督导队对全区1200余个督导点进行实地考察,督促相关单位对322处障碍点落实整改取得成效。在机关、社保、残联系统举办国家通用手语系列培训3场,提升公职人员手语表达能力,畅通与听力残疾人无障碍沟通渠道。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深圳市无障碍城市宣传促进日期间开展无障碍宣传活动,邀请国家住建部无障碍专家为全区残联系统工作者作无障碍专题讲座,普及无障碍理念文化,呼吁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无障碍城区建设。
创新创业发展态势良好。依托街道职康中心,举办陶艺、园艺种植、手工鱼皮等特色培训课程110余场,促进独立自主地融入社会。通过分散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灵活性就业、基地就业等帮助残疾人就业,就业率居全市前列。推进梅彩片区文体建设片区“喜憨儿”洗车中心拆迁事宜,妥善解决洗车中心临时用地问题,保留了心智障碍患者就业“以产托养”的福田模式,为15名“喜憨儿”的“洗车梦”安了“新家”。今年,我区听障非遗技艺传承人宁雷的鱼皮画作品亮相康复国际2019年澳门亚太区会议,其创办的大爱艺术品公司入选全国首批70家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之一。我区6名残友获评“十佳岗位能手”“十佳创业之星”,为获奖人数最多的区。
全方位开展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需求评估、日常康复训练近两万人次,增强残疾人自理能力。为户籍持证精神残疾人建立基本服务档案1400余份,开展个案68个,有效缓解和稳定精神残疾人病情。在心理援助服务中融入园艺、国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开展讲座13场、团体辅导12场,个案、热线及网络心理服务达130人次。对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实行流程再造,大大缩短辅具适配时长,全年为残疾人配送辅助器具1229件。开展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1448名残疾少年儿童获得救助共计3797万元。完成75家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的档案建立、资金使用、服务开展督导工作,促进民办康复机构服务效能提升。
普法维权工作扎实有效。联合区人民法院、检察院等8个职能部门成立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辖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力度。携手专业律师团队建立“法律顾问+常驻法务人员”双保障机制,推进法治残联建设。开展普法进社区、法治专题讲座、涉法案例大家谈等活动,提高残疾人法律意识。设立法律援助室,协调解决残疾人权益纠纷。
福田启动无障碍建设督导行动
福田区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专题讲座
四、残联社会化治理体系改革更加深入,全社会参与共建残障事业创出新特色
基层残联组织改革稳步推进。深入贯彻党中央对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在香蜜湖街道开展街道职康中心和社会化改革试点工作,建设“阳光之家”,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康疗服务。在香蜜湖街道竹园社区启动社区残协法人登记改革,探索专职委员队伍建设方案,调整队伍结构,明确岗位职责。针对基层残联工作的特殊性,建立一支“网格员+专职委员+康复技师+社工+义工”的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基层残疾人服务队伍,壮大基层工作力量,打通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志愿助残解决民之所需。实施区政府民生实事之“百户为爱出行”特殊困难残疾人关爱行动,通过联合市残联助残电召平台,携手社会爱心组织、爱心企业,组织111户重度残疾人家庭、低保残疾人家庭及自闭症儿童家庭到市内景点出游,帮助他们走出家门感受新时代特区城市建设成果。连续五年携手区直属机关党工委开展扶残助残党员志愿行动,组织直属机关43个党支部深入各街道职康和特殊儿童康复机构送温暖,累计发动党员帮助残疾人实现“微心愿”千余个。落实对口广西河池罗城县、环江县残疾人扶贫协作协议,开展残疾人事业干部培训、残疾人职业培训、指导开展残疾人康复等三大项精准扶贫措施,着力推动东部城市支持西部地区残疾人工作协同发展。
众力扶残繁荣特殊文体。对接各有关街道、公共体育场馆等,推进打造“全民助残•残健共融健身圈”,开展15类残疾人体育培训活动近300场。为莲花北康复站配送近150件运动器材,推进创建我区第二个省级助残健身示范点。继续开办残疾人公益学堂,开设25个公益培训班,提升残疾人文化体育水平。今年,我区残疾人在各级文体比赛中佳绩频传,1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东亚聋人羽毛球锦标赛荣获双打第二名,5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全国旱地冰壶比赛荣获轮椅组亚军,多名残疾人在深圳市肢残人飞镖交流赛、残疾人门球友谊赛、美术作品大赛、征文活动中揽获奖牌。携手南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民盟深圳市委员会福田总支主办原创话剧《亲个蛋蛋的红黄蓝》演出活动,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延安革命老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巨变,诠释关于梦想、改革、奋斗、幸福的时代主题。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日期间举办大型残疾人文艺汇演2场及系列活动40多场,为本年度扶残助残17个爱心单位及18名爱心个人颁发锦旗和荣誉证书,积极倡导扶弱助残的社会风尚。
福田区残联举办2019年度职康联动趣味运动会
福田区残联举办国际残疾人日活动
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
(责任编辑 温凯菲)